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影视衍生品市场,谁来挖一挖这座大金矿

2016-06-03 11:48:47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文化产业评论: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从北美已经非常成熟的影视衍生品消费来看的话,中国的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了。时代下居民消费习惯、山寨和影视制片方的不重视影响国内影视衍生品的发展,改变这局面,我们有很多事要做。

2015年,全球电影总票房380亿美元,而中国创造的票房为67.8亿美元,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份额的17.8%,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从北美已经非常成熟的影视衍生品消费来看的话,中国的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了。

世界授权业协会(LIMA)首次实施的全球调查显示,2014年世界品牌授权市场规模为2415亿美元,这个数字远大于电影票房,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授权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440亿美元,占比约为60%;亚洲凭借快速增长的消费人口数量,品牌授权市场规模才接近全球市场的10%。

北美直接占去总体的一半以上,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亚洲才占据总体的十分之一。因此,如何拓宽票房之外的收入,应该成为我们所研究并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如何让中国电影的影视衍生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仍值得我们更加努力。

首先,先剖析一下影视衍生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阻力因素。

第一,从居民在电影消费支出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纵观2005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2005年的1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01.72亿元,再到2015年的440亿元,由此可见,电影行业逐渐被大家认可,从不接受到成为居民日常娱乐消费一类。但是,电影这种娱乐方式是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了,可新时代的影视衍生品却还在国民的考察当中。

如今,大部分有足够消费能力的60、70、80后偏前的几代人也许会很乐意接受电影这类娱乐文化,但是对于影视衍生品可不好说,毕竟他们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相交融的一代人,大多数人都抱着“在这领域没必要花钱,这些都是小孩子干的事,与其这样,还不如那样”的想法,消费思想理念的灌输可不是一件易事,打动这批人还是得需要时间。

然而,大部分90后多处在自己人生事业的拼搏期,初踏社会,肩上便开始负担着一些压力,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娱乐文化享受,他们会融入的很快,但是对于其他附加的东西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成功就和爱情一样,得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所以,在社会发展到以00后为主要核心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以后,任何行业的衍生产品市场都可能迎来一个主导社会潮流的新高度。

第二,从“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来看。这个标签似乎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世界在进步,中国也在进步,中国的山寨似乎又是魔高一丈。中国近14亿的人口,人人都想脱贫致富,因此商机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一把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任何产业的衍生品,他们的周边市场的产品价格都是不便宜的,这也就给“物美价廉”的商业探索者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而,周边市场声誉被不属于自身的劣质产品给破坏,消费群众这批资源也被其他人所分割。所以,即使市场管理这块有些难度去调控,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自己难道不加以重视,加大监管力度?

我们要让消费者养成一个良性的消费习性,产业公司得培养属于自己的那群消费粉丝,维护好自己那群粉丝群体的最基本利益,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除非你是那种认为“衍生品市场”只是像网络流行歌一样昙花一现,那么你的确可以选择对忠于自己产品的粉丝走马观花。

第三,从影视制片方对影视衍生品的开发不够重视看。美国电影工业收入构成是1/4票房+3/4相关影视衍生产品,而国内电影来自票房和广告植入的收入达到电影总收入的90%以上,来自影视衍生产品的收入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导致影视制片方不重视开发影视衍生产品也是另有其因的。除了横行中国大江南北的“盗版”瓜分“正版”腰包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得明确了解到消费者现如今的需求点在哪里,而最好的需求点就是你的创意点。

迪斯尼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迪斯尼的衍生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品种,2015年10月19日在上海公布的2016年授权计划,其中除了有普通的公仔、服饰、首饰等之外,还有美国队长款式的扫地机器人、反浩克装甲的手机充电器、大白教你背单词等等。迪士尼还在上海陆家嘴开了全世界最大的迪斯尼零售店。可见,外国人都那么重视中国这片市场,国人能眼巴巴的看着这块香饽饽给别人拿走?

综合以上三点因素,中国影视衍生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是需要时间,就像当年的阿里巴巴需要时间一样。在这样背景下的影视衍生品市场,能力大、资源广、资产足的企业一出动,也许会惊动四方。

其次,再谈谈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把握方向。

时代背景很难去改变,商业需要的不仅是头脑和资金,更要的是信任,而信任却不是天底下的一件容易事。马云曾讲过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脑子里去,二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马云让人们相信阿里巴巴花了10几年的时间,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时间缩短,这里面的市场经济价值才会越大。而实际上我们并不会等的太久,今年5月27日,腾讯财经报道称,一些学者预期,到2020年中国中产人群规模将会达到6亿。

山寨的出现的确是让很多正版企业头疼,虽然有政府政策的打压,但依然逃不过流传下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变。

针对这一问题,从两方面来探讨一下。

第一,从需求方层面来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所以,即使居民消费水平有限也是盗版猖獗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人们的逐步富裕,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消费者还得加强正版意识,要认识到盗版既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是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不能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的方向标,人人都得懂得换位思考。其实山寨的关键和拐卖儿童一个道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第二,从供给方来讲。影视制片方可以铺好影视衍生品市场,而电商除了要求自己产品过硬之外,更要靠的是粉丝经济,还是一批有购买力的粉丝。在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基础上,更注重两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反馈服务,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链关系。

相比于国外,国内现状的影视衍生品更像是一种增值服务,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彩蛋。

对待一件事的态度不一样,所得来的结果固然也不一样。美国电影工业把影视衍生品看的更像是一项产业,所以只要是漫威出品的电影,除了电影本身叫好又叫座,连其他的衍生品周边都火遍全球。

另外,影视制片方对于IP既要有极其的严格性,也要有独特的创新性。严格性是指要求对影视IP概念的严格,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制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IP理念产生。较之美国或其他国家,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很多难以成系列,然而笔者认为系列并不是代表他这部片子一定成功,因为在系列中也有烂片不如第一部或者其他几部,系列片的另一个好处,有点像安利,不断给影迷灌输,让影迷更加深深的记住这个片子,虽然有不好的,但也还是有好的,这也是国内编剧值得学习的一点。

然而,对于独特的创新性。要对自己国内优秀的影片进行深度的IP挖掘,不一定非得花高价买国外大片的授权,创新是灵魂,这里面的关键点是要知道消费者需要,然后改善供给,而不是将不必须的产品推给消费者。

总而言之,一个时代便会有属于一个时代的巅峰,中国不缺少企业,缺少的正是敢想敢做有独特创新的企业。影视衍生品只是衍生品市场的一点,可想而知,衍生品市场的确是一座大金矿,不过得看谁能挖得到。

作者:郭之富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