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日本三菱公司正式向二战中国受害劳工谢罪

2016-06-02 13:52:54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6月1日上午,三位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的中国幸存劳工代表在北京与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签署了协议,接受三菱材料的谢罪并达成和解。根据协议,三菱材料向每位受害劳工或遗属支付10万元人民币,并承诺出资为受害者在日本修建纪念碑。

向每位受害劳工或遗属支付10万元人民币

一财网报道,6月1日接受三菱材料谢罪并达成和解的三名中国劳工代表分别是96岁的阚顺、89岁张义德和87岁的闫玉成。他们代表所有接受三菱综合材料公司谢罪并同意与其达成和解协议的被掳劳工或遗属,与该公司代表木村光签署了协议,接受三菱材料的谢罪并达成和解。

在双方的《和解协议书》中,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明确地承认了中国劳工人权被侵害的历史事实,向受害劳工及遗属表示了“真诚的谢罪”。作为谢罪的表示,三菱材料向每位受害劳工或遗属支付10万元人民币,承诺出资为受害者修建纪念碑,从而让日本后人铭记被强制掳日中国劳工的历史。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介绍,在已经找到的1000多名幸存劳工和遗属中,约95%以上同意此次与三菱综合材料的和解。

据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约四万名中国人被强掳至日本国内,三菱材料公司前身的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及其下包公司接受了其中的3,765名,这些中国人在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在饥寒交迫中每天被迫从事奴隶劳动。非人的生活、加害者的暴力,伤病得不到任何医治,使得其中的722人死在了日本。

三菱公司称承认历史、真诚谢罪 将设纪念碑

在上述《和解协议书》中,三菱材料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日本国政府内阁《关于向日本内地输入华人劳工的决议》,约39,000名中国劳工被强掳至日本。该公司前身的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及其承包公司(包括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子公司的承包公司)接受其中一部分3,765名中国劳工到其作业场所,强迫其在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其中,多达722名中国劳工身亡。这一问题至今尚未最终解决。

三菱材料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该公司坦率而真诚地承认各位中国劳工人权被侵犯的历史事实,并表示深刻反省。各位中国劳工远离祖国及家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蒙受了巨大的磨难和痛苦,对此,该公司承认作为当时的使用者的历史责任,向中国劳工及其遗属真诚的谢罪。并对身亡的各位中国劳工表示深切的哀悼。

三菱材料还表示,该公司承认上述历史事实及历史责任,并且从为今后日中两国友好发展作出贡献的角度,为最终整体解决本问题设立中国劳工及其遗属基金支付款项。为了不重犯过去的错误,该公司协助设立纪念碑,并承诺将这一事实世代相传。

部分受害者不接受和解

三菱材料公司的全称是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前身是二战期间的三菱矿业。该公司在二战时还强征过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俘虏进矿山劳动。《每日新闻》称,日本政府1942年决定征用中国劳工。在强掳至日本的3.9万名中国劳工中,有3765人被三菱材料的前身企业及承包公司接收。共同社称,据三菱方面介绍,和解对象曾在北海道的美呗煤矿、福冈县的胜田煤矿等10处被强迫劳动。3765人中目前确认的幸存者有十几人、遗属约1000人。

共同社称,此次与三菱材料达成和解的是“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及遗属联谊会”等5个团体。去年8月,受害者团体宣布接受和解,但之后有部分受害者团体在中国提起诉讼并退出谈判,同时中方基金接收方的选定工作也遭遇到了困难,所以历时10个月才签署了相关文件。《每日新闻》称,三菱材料方面希望和所有受害者达成和解,但部分人认为和解方案没有诚意而拒绝接受。考虑到受害者高龄化,该公司决定和部分团体达成和解。

外交部回应及各方看法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日表示,强征和奴役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希望日方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曾经直接参与对日索赔谈判的北京市子悦律师事务所邓建国律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就他个人而言,是反对三菱材料“每人赔偿10万元”的方案,最初受害者方面要求的数额是100多万元,“不过有一些人愿意和解,所以我们最后决定,同意和解的人去签字,不愿意的就不签字”。他认为,日本媒体强调受害者对象是3765人,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全体和解”,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三菱材料面临诉讼压力,所以他们希望宣传每个受害者都接受和解的消息。

共同社将三菱材料与中国劳工的和解称为是“历史性”事件,同时评论说,这有可能会对日企相关的其他战后补偿问题走向产生影响。《每日新闻》称,这是战后对日本企业索赔并达成和解的诉讼案中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日企向二战受害者提供赔偿数额最多的一次。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潘国平致力于帮助河北唐山劳工起诉日本三菱公司,他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中国劳工与三菱材料达成和解,能看出日方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松动,也可以在舆论和道德层面予以相关诉讼案支持。但他认为,“大老虎”是日本政府,主要目标还是希望日本政府可以认罪并给予赔偿。潘国平称,不论是诉讼还是和解进度都太慢了。

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高海宽1日表示,此次和解可以看出三菱材料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比较灵活,对缓和两国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该和解和赔偿是否具有彻底性还有待观察,历史问题不能用金钱衡量。虽然日本企业做出一定努力,但是不等于日本政府可以不用负责。

看到日本企业向中国受害者进行集体赔偿,韩联社1日援引韩国太平洋战争牺牲者遗族会会长梁顺任女士的话称,现在只有韩国受害者因为韩日协定没有得到赔偿和谢罪,这不能不令人感慨。韩国日帝强征动员受害者联合会代表白昌浩表示,目前韩朝有超过1万名受害者曾被日本强制征用。《韩国日报》称,韩国相关受害者曾在韩国发起多项诉讼并胜诉,但日方企业至今对此不予理睬。

历史背景:20多年的漫长索赔路

就本次中国受害劳工与日本加害企业达成和解,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发表声明说,“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史上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我们前进途中的一个里程碑”。

上个世纪1990年,大学教师童增发表了“中国要求日本民间受害赔偿”万言书,掀起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浪潮。当时包括三菱受害劳工在内的中国二战受害者纷纷写信给日本驻华大使馆要求谢罪赔偿,不过,此后几年中,日本政府一直没有理睬,

1994年8月,日本律师小野寺利孝与童增在北京签署了委托协议,1995年开始,日本众多律师以日本政府和加害企业作为被告,为中国受害劳工在日本提起了多起诉讼,其中起诉三菱材料共有5个案子,即札幌、东京、福冈、宫崎、长崎等地方法院诉讼。

经过取证诉讼以及双方漫长的交涉,20多年后,才迎来了加害企业的谢罪,达成了加害企业和受害者之间的解决协议。

今次受害劳工代表与三菱材料达成和解协议后,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的童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们尊重、理解和支持受害者及遗属的这一选择。在目前日本政府及多数加害企业仍无视受害劳工的历史事实,无视受害者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对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在这一历史问题上的态度给予积极评价。”

童增称,“我们今后要继续敦促日本政府和其他加害企业,认真对待、全面解决受害劳工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应该像三菱材料一样正视受害劳工的历史事实,深刻反省和谢罪,学习德国设立的‘记忆、责任和未来基金’,全面解决受害劳工问题,从而铭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真正推动和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