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顺风车能否迈过安全这道坎

2020-10-28 17:54:0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嘀嗒出行有望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顺风车能否迈过安全这道坎

  近日,嘀嗒出行拟在港交所上市,有望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此前,滴滴出行顺风车业务也已经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辆,注册乘客3亿人。据预测,中国顺风车将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8%。不过,安全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其有望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在此之前,滴滴出行顺风车业务也于6月19日全面回归,已经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并陆续开通了多个城市间的跨城服务,延长夜间服务到23点。

  顺风车市场有多火?《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辆,注册乘客3亿人。

  2020年,各大出行平台在顺风车领域展开激烈的“抢位战”。不过,对于近年来一波三折的顺风车行业而言,安全仍是生存下去的王牌。

  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萧涵,每个工作日都要搭载顺风车,往返于其所居住的房山区和公司所在的朝阳区国贸CBD(中央商务区)之间。她告诉记者:“地铁高峰期特别拥挤,换乘也麻烦,打车又太贵,顺风车刚好适合我,划算又方便。”

  借助顺风车业务,车主多了一个顺路的乘客帮助分摊费用,而乘客多花一点等待时间就可以享受比打车更低的费用,双方都受益。因此,搭载顺风车,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选择。

  嘀嗒出行招股说明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位,市占率为66.5%。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这一年,嘀嗒的顺风车平台共产生了约1.785亿次搭乘行为。

  滴滴顺风车团队回应称,顺风车市场需求旺盛。国庆节期间,滴滴顺风车需求明显增长,尤其跨城需求涨幅较高。

  “顺风车的本质是分享经济,即将闲置资源以一定的报酬贡献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如此既节省了资源,又创造了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周毅表示,当今,交通拥堵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普遍问题,大众出行需求不断提升令拥堵持续加剧。随着道路和停车资源越来越紧张,无论乘客还是车主,参与顺风合乘的动力会越来越大。

  “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7亿辆,每天至少有60%的车辆上路,平均每辆车有3.5个座位是空的,每天往返两个行程就意味着7亿个闲置座位,即使只将其中1%转化为顺风车分享出去,也意味着每天有700万笔顺风车订单。”在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看来,目前中国顺风车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车主端还是乘客端,都还有巨大的蓝海待开发。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认为,中国顺风车将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交易总额(GTV)预计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1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8%。

  直面安全问题挑战

  今年7月份,广州一乘客梁先生在乘坐哈啰顺风车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其妻发现,接单司机转单给了另一位仍在实习期的司机,且事故车辆的交强险正好过期。由此可见,顺风车安全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顺风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之一,“体格”庞大却也很脆弱。即使是占据网约车市场较大份额的滴滴,也曾因安全问题将顺风车业务下线近两年时间。作为信息撮合方,顺风车平台需要在自身依法合规经营的同时,加强顺风车用户安全知识宣导,并以技术防范与人工防范为主要举措,尽量避免人车不符、疲劳驾驶、危害安全等问题发生。

  自重新上线以来,滴滴顺风车团队在安全方面持续投入和努力,不断推进安全产品和功能迭代升级,更迭了24个版本,优化了374项功能。其中包括要求全部乘客实名认证,通过隐藏用户性别信息的方式防止车主根据性别挑选合乘方,要求车主全程录音、分享行驶轨迹等。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介绍,今年滴滴将在安全方面投入30亿元,智能安全车载设备安装量将达到100万台。

  “在运输工作中,如何把安全做好,是我们近两年来投入最大精力的工作。”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程维向记者表示,“为把滴滴建成全球和全国最安全的出行平台之一,我们全力以赴”。

  嘀嗒顺风车在原有的安全措施基础上,近日上线了车主“二次人脸识别”与“乘客校验卡”功能,通过车主端与乘客端的双重校验,严查人车不符这一违规行为。同时,嘀嗒也坦承,如无法有效管理“跳单”行为,业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将可能遇到重大不利影响。

  回归理性发展阶段

  顺风车出行新业态在我国起步于2014年,迄今不过6年时间。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沈立军认为,这6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14年底到2016年底,是顺风车新业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创期和探索期;第二阶段,2016年底到2018年秋,是顺风车野蛮发展期;第三阶段,2018年接连发生两次恶性案件之后,行业出现了关于“真顺风车和伪顺风车”的理性讨论,随后开始回归理性发展阶段。

  沈立军表示,出行是强监管下的市场,而不是强市场上的监管。合规第一、安全第一、监管第一,所有的创新和运营,都只能在规则和框架之内。

  今年7月份,滴滴作为参编企业之一,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和发布,这是国内首部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顺风车仍缺乏顶层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顺风车服务。

  周毅表示,顺风车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闲置资源分享,可以在保证社会运力条件下节约能源资源,便利公众出行;二是非标准化,司机、车辆、行进路线、服务方式的非标准化决定了其监管难度较大;三是价格低廉,难以避免会与巡游车、网约车产生竞争。“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方面,还是应以包容态度对待其发展。”周毅认为,同时要对平台企业加以有效监管,避免对正常出行市场产生严重的不公影响,避免产生性质恶劣的安全问题。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认为,应当按国务院要求出台顺风车地方法规或地方规章,而非全国性法律或行政法规。出台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应当把握好三个方向,一是不要无限放大顺风车的功能,政策鼓励方向还是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主;二是要牢牢把握地方事务的本质特征,解决本地顺风车的突出问题;三是制定标准应考虑地方标准,有了地方标准,与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才能更好衔接。(记者 刘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