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些4S店的猫腻还能玩多久?

2020-10-28 17:53:5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有媒体暗访北京两家4S店,曝光了4S店售后服务中存在的各种乱象。砸车创收、虚假保养等肆意侵害消费者权益和恶意骗保行为,将口碑原本就欠佳的汽车经销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问题曝光当天,涉事车企就迅速发布声明,对涉事4S店采取停业整顿、启动专项检查等措施,但业内外对此似乎并未抱太大希望。

  在不少人看来,此次被曝光的4S店乱象并非个案。在行业整体发展面临困境,经营生态日趋恶化的大背景下,停业整改难以止住经销商为创收牟利而不择手段的冲动。一些从业者也表示,行业利润空间太小,导致出现很多歪门邪道的做法,单单靠加大监管力度很难解决问题。

  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4S店早已告别了“躺赚”时代,走到了“活下去”的关头。自2018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迎来首次负增长,随后销量连续下滑,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的迹象明显。在较为低迷的车市面前,数量近3万家的4S店成了汽车产业链条上最为薄弱的一环。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盈利经销商比例仅为33.6%,亏损面扩大至39.3%;2019年盈利经销商比例减少至29.7%,亏损面扩大至41%。

  随着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盈利持续困难,被称为“中国最大汽车经销集团”“4S店之王”的庞大集团等一些领跑国内汽车经销商排行榜的巨头,不得不走上破产重组道路。一众中小经销商,也屡现倒闭的消息。有专业网站统计发现,今年1月1日到5月12日,全国共有1345家经销商注销商业主体资质。

  4S店的日子不好过,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各显神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汽车销售大面积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卖车的主意不好打,搭售、金融、保险以及售后服务便成为各类乱象重灾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操作的隐蔽性强,且存在一定的专业性。普通消费者往往很难对相关业务的价格及服务品质做出准确判断,稍不注意就会落入陷阱。即便猫腻被发现,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想要维权也是困难重重。

  从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来看,玩猫腻的4S店可不止一两家。在全国具体商品投诉中,从2018年起,汽车及零部件投诉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回顾4S店的发展历程,这个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凭借品牌效应、服务规范等优势迅速崛起,蓬勃发展。但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各项基本功能不断弱化,渠道作用不断被分流,留给4S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近年来,网络平台及直销模式不断引领渠道变革,汽车销售和服务场景正在一点一点被重塑。一方面,不少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渠道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各大电商也争相布局汽车领域,打造智慧新零售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4S店的存在价值几何尚难以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些线下玩猫腻的经销商将很难在新的模式中分到一杯羹。要想继续“活下去”,从业者需要以一个新的面貌来迎接市场的改变。(记者 北梦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