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谁将成为经济决策科学化的引领者?

2019-12-13 19:58: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数据几乎无处不在。

随着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聚集的特点。经历了消费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和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看到,全球经济亦加速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正在推动全社会的万物互联,也推动着产业链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政府之间的高度互联和跨界融合,经济的去中心化和生态化已经十分明显了。

产业互联网生态下,基于企业、行业、政府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成为提供区域与产业咨询、规划与政策供给、招商引资与产业运营服务的必需品,在技术、商业、社会治理等领域,产业大数据带给人们的惊讶才刚刚开始,尤其对于活跃在市场中的不同政府、企业、机构而言,增量信息汹涌而来,带来的是近乎颠覆性的变革。

也正是如此,产业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它服务于城市和产业的发展,帮助人们更便捷地找到新的商业机会以及更快速地获取行业知识,也引领着我国对于新经济增长点的探寻和经济治理模式的革新。

那么,产业大数据在我国究竟发展得如何,谁又是弄潮儿,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谁在玩产业大数据

从公开资料梳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业务有交叉但又各具特色的几大产业大数据平台。

代表性产品包括:华夏幸福(27.29 +0.48%,诊股)产业大数据平台、赛迪产业大脑、中科点击慧数行业大数据平台、今日云商、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软通动力产城大数据。各平台的基本情况如下:

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基于17年产业招商经验、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研发的专业化平台,聚焦10大产业,拥有3500余万家企业11.5亿条动态数据,提供产业可视化地图、产业智囊APP、产业在线研究、产业数据服务端四大产品。

赛迪产业大脑:以产业链和多维度产业大数据为核心,进行产业现状监测、研究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等,以数据具化产业画像,从产业、企业、技术、资源等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产业优势及症结,为政府、园区、企业、投资机构等用户提供产业洞察、辅助决策及资源对接等服务。

中科点击慧数行业大数据平台:以政策库、行业库、展会库、人才库为基础,多维度分析各产业链间的关联企业,对目标企业信息自动筛选,形成一个围绕企业的综合数据集群,从而全面掌握行业发展情况、预判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市场风险。

今日云商:为产业招商人员提供涉及27大产业、超500个产业项目和超4500万家企业的有效数据,轻量化的终端使产业招商人员便捷地获取招商信息。

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汇集与产业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基于算法模型的智能分析以及自上而下整体贯通的产品架构,协助政府推动改革创新。

软通动力产城大数据:以“城市云+产城大数据”的业务模式为定位,为中国重点区域及城市提供政务、产业和民生等城市云运营服务及产城大数据服务。

尽管架构和功能各有异同,但从本质上讲,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包括“产业-区域-企业-服务”四个维度,根据平台业务逻辑不同形成了面向产业、区域、企业、服务的不同系统组织和架构模式,各具特色。

如果进一步拆分,六大平台功能设置如下:

面向产业的元数据项:

1

在面向产业的功能维度上,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和赛迪产业大脑是覆盖最为完整的。

华夏幸福与赛迪研究院都在产业服务领域深耕多年,面向各自不同的核心业务场景,两者具备不同的功能。

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已上线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汽车与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产业维度元数据的设置面向细分化的产业招商服务展开,实现了对于招商服务中所必须的产业价值-产业链条-产品与产线-落地项目-招商赛道-招商意向预判-产业动态等所有环节所需信息的全覆盖,并以长期的招商服务经验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重组和再加工。

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平台依托专业的产业研究团队,将组件材料、生产设备、面板模组、激光显示四大产业链重点领域细分为72个赛道,进行面向招商的产业全景监控。

在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3.0版本中,“产业大数据”移动版——“产业智囊APP”全新上线,以服务招商为核心,集企业查询、榜单检索、资讯速递、报告阅览于一体,移动端的布局使得业务适用场景更为多样。

而赛迪产业大脑则更具有信息服务属性。现已上线的产业领域包括无人机、大数据、数控机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13.72 +0.44%,诊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虚拟现实、网络安全、节能环保等,其产品逻辑围绕面向区域和行业的产业信息服务展开,以自身行业研究和分析资源为基础,主要功能包括监测产业规模与增长、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产业布局情况、TOP企业信息、更新产业实时资讯等以完成全球产业动态观察,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规模、发展及发展阶段评价实现产业全景洞察。

面向区域的元数据项:

22

阿里区域经济大脑和软通动力产城大数据平台是面向区域的产业大数据的代表。

其中,阿里区域经济大脑以产业运营和精准化企业服务供给为核心场景,软通动力产城大数据以全方位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场景。区域经济大脑连接了政府与企业。在政府端,具备全景洞察、企业画像、招商雷达、风控雷达和企业服务等功能,全面帮助区域政府有效管理企业。在企业端则搭建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通道,采用全景档案、成长通道、专享权益、金融扶持、商机扩展等产品模块,让政府有效下达企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企业亦能积极同步提供研产销过程中最新的数据和信息。利用区域经济大脑,政府能够对发展中的敏感点、企业的痛点更清晰地透视,加大市场化手段调节力度,倒逼企业加快转型。

软通动力则通过获取整个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信息,据此进行城市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宏观决策、舆情分析、精准扶贫、应急指挥、劳动就业、行业分析、产业洞察、交通出行、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医疗养老、智慧社区等服务需求,借助大数据来优化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是面向区域来组织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具有管理和服务属性。

面向企业的元数据项:

333

企业数据是产业大数据平台分析的基础,但与产业维度和区域维度的功能设置相比,面向企业服务的功能在产业大数据平台中的功能相对薄弱。

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为企业提供了相对丰富的企业发展服务和金融扶持、权益服务和企业商机服务。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产业智囊APP不仅为招商人员集成了企业信息服务,使企业信息元数据项在基本的工商注册信息,还集成了华夏幸福基于17年产业发展实践形成的必备元数据项目,并提供企业名称、行业分类和专题三种检索和浏览模式,方便招商人员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对企业信息进行查询。

面向服务的功能设置:

4

服务是平台的最终产品,赛迪产业大脑和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形成了偏向“产业”的服务内容,其中华夏幸福依靠强大的产业研究经验及专家力量,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大量的产业研究、产业招商服务、区域经济形势分析、落地项目评估等服务,而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和软通产城大数据形成了偏向“区域”的服务内容,以政府为切入点,提供经济发展诊断、政务云平台、企业服务发展和规划决策服务。

产业大数据三大应用场景

无场景,不数据。

尽管各个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服务对象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赋能产业发展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数据、行业知识和应用场景。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高容量、多样性、存取快的数据是大数据服务体系中的战略资源。

但是,数据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与行业知识相融合,并被进一步有效利用,才能成为驱动产业发展与经济变革的引擎,而其中的结合点就是应用场景。

就产业发展而言,大数据赋能的核心场景有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大数据的产业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传统的产业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以个人经验和抽样样本为决策基础,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运算能力的提升,基于全样本的企业信息和行业数据成为可供分析的对象,信息的日益完全成为了经济决策效率提升的关键,具体的应用体现在基于区域多维度、多领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报告、监控和分析,以全样本企业数据为基础的产业画像以及针对企业的全景式情报观察。

在这种场景下,能够掌握的数据量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成为影响服务能力的关键。

二是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集群导入和招商引资服务。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中最复杂、最多变,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传统产业招商模式高度依赖招商队伍,招商人员的工作经验、人脉资源、信息视野、知识结构等直接影响招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产业链条的日益复杂,传统的招商模式给招商人员带来极大的学习成本,招商过程中靠个人积累经验也难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复制和推广,与此同时,易受地域空间限制,有效信息的获取难度很大。招商需要的海量信息已难以进行人工处理,招商信息和投资信息的传递和匹配也需要更高的计算效率,这给了大数据用武之地。

以智慧招商为核心功能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对产业的动态监控和产业链深度分析,进而为招商引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和专家指导,由于招商服务的场景多样性和逻辑复杂性,行业知识和招商实践积累是影响服务能力的关键。

三是基于大数据的产业运营和精准化企业服务。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可供利用的数据。从企业发展的需求的精准对接、政策供给的精准传导,大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属性,能够精准分析供给与需求,减少产业发展服务中的盲目性,进而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精准化智能服务。

在以产业运营和智能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平台中,对以特定区域为核心的应用场景的深度分析和捕捉是服务能力的关键。

谁将引领产业大数据

那么,基于现有代表性的产业大数据平台,谁更具有引领性呢?

·产业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服务能力比较

对于产业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服务能力,我们从数据信息的丰裕度、数据信息独特性、数据信息的颗粒度、数据可复用性、数据的再加工程度、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等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对六大平台进行对比,其后发现赛迪产业大脑具有更强的信息服务能力。

赛迪产业大脑的信息服务能力来源其面向行业和区域建立的信息资源优势。首先,产业大脑以产业链和多维度产业大数据为核心,进行产业现状监测、研究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等,以数据具化产业画像,从产业、企业、技术、资源等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产业优势及症结所在,为政府、园区、企业、投资机构等用户提供产业洞察、辅助决策及资源对接等创新服务。

其次,以满天星知识分享平台和赛迪研究院资源为核心,整合1000多名行业分析人员资源,面向100多个行业,紧密跟踪行业动态、时事政策和产业发展产业研究成果,并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不断追求最大限度高效利用产业数据,使产业大数据绽放其产业价值,凭借资源优势和长期的产业咨询服务经验,赛迪产业大脑成为产业大数据平台中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性平台。

44

基于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能力的评价

·产业集群导入和招商引资服务能力比较

对于产业集群和招商引资服务能力的比较,我们从招商信息丰裕度、招商数据颗粒度、招商逻辑表示度、招商服务落地性、招商服务效果来衡量,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招商经验和产业集群导入服务业务需求成为产业集群导入和招商引资服务能力最强的平台。

55

基于产业集群导入和招商引资服务能力的比较

招商是华夏幸福产业大数据平台选择的核心应用场景,其发展基础来自于三个方面。

首先,基于17年的招商经验,华夏幸福形成了海量有效的产业数据积累。早在业内招商人员靠陌生拜访、参展参会等方式积累企业信息的阶段,华夏幸福已经建立首个产业招商领域的CRM系统。依托庞大的产业发展团队和行业圈层资源,积累了19万条有效企业信息数据,形成了华夏幸福原创的产业发展数据库雏形。

在长期的产业发展实践中,华夏幸福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细分37个二级与109个三级产业领域,深谙不同产业、不同产业领域的数据来源、数据维度、数据结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搜集整合全产业链动态数据。

与此同时,在平台建立过程中,整合了上亿的企业和多个场景数据,针对性留存源自企业、媒体平台、会议论坛、行业公众号等渠道的多维、立体化数据。

其次,华夏幸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精准算法模型。针对不同行业,通过分析企业生命周期、资本活跃度、产品生命周期、生产线能力等影响因子,前置研判企业的投资选址需求,支持团队实现按图索骥,智慧招商。

例如,在生物医药与器械“智慧招商”产品设计之初,技术开发团队组织了30余场、100多人次的内外部专家访谈,总结出3大类、16种企业投资扩产或搬迁场景,确定决定投资选址的影响因子及权重,建立Xgboost、NLP等算法模型,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模型输出包含300多家企业的“长短名单”,经团队走访验证,30%以上的企业有明确的投资选址或搬迁意向,较传统招商模式提升5倍。

此外,平台拥有基于线下反馈的深度学习和优化迭代。华夏幸福凭借4600人的产业发展团队,从事以招商引资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服务,在服务各个区域和不同产业的实践中,持续对大数据产品的成果进行反复验证,形成有效反馈,推动了平台深度学习,同时不断校正优化算法模型。

·产业运营和精准化企业服务供给比较

对于产业运营和精准化企业服务供给能力的评价,我们从业务场景的独特性、服务有效性、产业运营效果、平台普及率等角度对产业运营和精准化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比较而言,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具有更强的服务供给能力。

66

基于产业运营和精准化企业服务供给能力的比较

阿里云区域经济大脑重在对区域经济建设发挥作用,例如在企业评估中,平台能依据企业的排污量、税收、用电量、人力等综合数据分析,对将入驻企业进行评估,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判断依据。

区域经济大脑解决了政府管理中的多处困局,包括如何能从宏观到微观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深入的认识;如何能全面,综合和公正地对企业进行评估;如何综合分析企业上下游和供应链关系;如何能让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更透明对称;如何能融合社会力量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

政府端与企业端的双向链接与沟通为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介于政府和企业互动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是其维持竞争力的根源。

产业大数据的未来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首次明确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成为推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一环。

随着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大数据平台发挥的价值将越来越大。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机器+人工”的平台运行流程仍将长期被使用。

当前效果较好的产业大数据平台中,人工的辅助是平台搭建和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产业发展业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标注等基础性工作也产生了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人才需求。

在以数据库系统为主流的数据存储形态下,计算机可接受的用于描述产业发展逻辑的数据结构和处理能力受限,未来,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和语义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是产业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智能化的可能路径。

二是行业知识仍将是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效果的关键要素。

消费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是单点突破模式,在某一点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新孵化新的产品。

而产业大数据都需要不同程度的集成区域、产业、企业信息,其产品形态必然是基于业务场景的模块化形态,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领域,行业知识对产品逻辑和产品架构影响极大,不论是招商还是规划,都需要“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的双重赋能,数据与机理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以行业知识为基础的基于行业内生数据和场景化建模的业务决策辅助是产业大数据平台发展的方向。

三是政府将成为产业大数据生态的关键一环。

从数据供给来看,政府数据是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底层数据之一。当前,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探索运用大数据搭建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服务。

政府数据开放性和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是影响政府数据供给的重要因素。同时,从服务应用来看,政府将成为产业大数据的终端客户。

大数据对人类生活的更新率先兴起于消费和社交领域,随着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大数据对区域治理、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将越来越大,基于政府业务场景,依托线上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立足区域特点,科学运用大数据从事经济发展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

百花争艳才是春天,产业大数据虽在上路伊始,却已初露峥嵘,我们期待着产业大数据的春天的来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