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广东叫响“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

2019-11-13 19:16: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广东东莞围绕建设“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的目标,正一手创改革品牌,一手抓城市环境,努力建设成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开放合作先行区和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11月11日,众多京津冀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汇聚北京,参加国际制造名城广东东莞举办的“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价值投资分享交流会,现场签约12个项目,涉及意向总投资额1169.5亿元。

“东莞发展正迎来历史最好时期。”东莞市市长肖亚非在大会上表示,当前东莞正面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东莞获批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机遇,让东莞发展备受瞩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已与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吸引了超过1.3万家外资企业聚集,汇聚了17.8万家工业企业、579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发展。当前,东莞明确了全力打造“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正努力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开放合作先行区和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创改革品牌,建花园城市

开办公司到家门口银行网点的“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上就能完成;海量惠企政策根据“企业画像”精准推送,让企业一站尽享;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审批、零收费,2个工作日就可接电。

11月6日,东莞市宣布“放管服”改革再出大招。根据新出台的《东莞市2019年“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行动方案》,东莞聚焦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堵点”“痛点”,推出了“银政通”企业开办一体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一键装”、信用联合奖惩“一网通”“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一站享”“不动产登记+金融”一体办等“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东莞还宣布,今后两三年内还将陆续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政府服务新品牌。

东莞,仅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创造了全国0.9%的生产总值、4.8%的外汇收入。这与东莞一手创改革品牌,一手抓城市环境,努力营造让各类人才和企业都向往、宜居又宜业的高品质环境分不开。

近年来,东莞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东莞被确定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成为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的营商环境高地。“‘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东莞市政府秘书长邓涛说。

一个个响亮的改革品牌,让东莞营商环境向着国际一流靠拢;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则令东莞在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现代化都市进程中底气十足。

记者走进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只见水鸟嬉戏,金桂飘香。在8平方公里湖面、6.5平方公里湿地周边,300公里绿道环绕,空气清新;从万科生活广场等生活配套,到“一中心多站点”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再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链条,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同时,公共环境中融入了生活美学概念,实施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营造了高雅精致的人文氛围。

东莞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莞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出的“国际花园城市”,拥有占全市一半面积的生态保护区,是广东两个国家森林城市之一。目前,东莞正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优质生活宜商宜居地。

为投资“松绑”,筑“智造”高地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工业经济运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228.4亿元,同比增长8%。产业高级化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8.2%。同时,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双双回暖,同比增长均高达21%。

全球17.8万家工业企业构筑起完善的智造链和生态体系,使东莞成为链条完备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18年末,东莞已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等支柱产业。同时,培育出智能手机、新型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集群。

引人瞩目的是,智能制造“东莞品牌”已初步打响。华为、OPPO、vivo的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六,成为“东莞制造”的亮丽名片,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来自东莞。

近年来,东莞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15年至2016年,连续两年以市政府1号文的形式出台文件,率先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强力推进机器人(13.59 -0.66%,诊股)智能装备产业发展,2017年首创提出以“全生态链”方式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在松山湖高新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以华为终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机器人产业引进了一批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聚集了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等20多家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下一步,东莞将推动形成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产业高端化的格局。今年以来,东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瞄准高精尖优质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开展重大项目“解难题、促开工”攻坚活动,大力实施审批提速、服务提质、要素保障攻坚行动。“给投资‘松绑’,步子要迈得更大一些,让先进资本、绿色投资在东莞感到束缚最小、效率最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成本洼地、投资高地。”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说。

前不久,在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紫光芯云产业城、正中创新综合体、欧菲光(11.82 +0.60%,诊股)电影像等新兴产业项目密集落地,3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118亿元,显示出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热土和制造业高地的巨大潜力。

聚创新资源,助成果转化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已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靠广州、南连深圳、毗邻港澳的东莞,正是科技走廊的重要节点。目前,东莞正发挥制造企业集聚的优势,依托广州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港澳和深圳创新动能充沛的优势,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架起桥梁。

“东莞正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东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方面,东莞立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了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三大核心园区载体。目前,东莞正在滨海湾新区筹建高水平大湾区大学,推动港澳高校科技成果在东莞转化。依托32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建有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00家,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另一方面,东莞紧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平台。当前,东莞正以松山湖科学城为依托,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等地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东莞与中科院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目前已引进17个材料领域的科研团队,8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东莞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在创新链的各个环节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创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要素聚集,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