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均预期寿命翻番背后的民生答卷

2019-09-27 08:54: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9月26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民生: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六年超1300万人、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增长4.7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这些变化昭示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医疗 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本世纪新低

  日前,25个“4+7”试点药品带量采购结果出炉,与此前价格相比,拟中选药品价格一降再降。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会上表示,“4+7”的招标采购扩大,也还在推进。“带量采购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别是中间环节的成本。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牵扯到医药产业,牵扯到医疗服务产业。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对我国医药产业的战略重组和良性竞争,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70年来,一方面,随着医疗投入的加大,医疗网络的健全,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达到了13亿多,参保率稳定在9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6%,进入了一个本世纪最低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始终困扰着患者和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而近年来,深化医改则是朝着这两大顽疾“动刀子”。

  例如上述药品带量采购政策,马晓伟介绍,药品政策是近几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第一个措施就是进口专利药降价,抗癌药通过国家谈判,17种药品降价,进入医保。第二是“4+7”集中招标、带量采购。

  “我们要使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积极使用中标药品,组织好药品的生产和配送,一定不要再出现‘中标死’这种情况。现在从药品配送和使用的情况看,进展很好,老百姓(76.70 +2.47%,诊股)能够享受到药品降价所取得的红利。”马晓伟表示。

  此外,马晓伟还说道:“我国现在的医保,刚才讲了,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发展得很快,覆盖得很快,但是保障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于抗大病风险、经济灾难性的疾病风险,还是有限的。”

  因此,他提出,要发展医疗保障体系。“医保现在以市一级为单位的统筹,池子太小,统筹级别太低,到省一级的统筹,池子深,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就是筹资水平还需要提高。同时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我们国家商业保险和补充保险发展不充分,基本医疗保险是不可能解决我们所有疑难重症的经济负担的。这方面我们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地发展,提高保障能力。”

  就业 新增就业连续六年超过1300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我国就业人口扩大3.3倍,同期的人口数扩大1.6倍。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六年超过1300万人。

  面对今年的形势,中央把“稳就业”放在了“六稳”的首位。人社部部长张纪南表示,今年1-8月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9%。8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就业的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地增加,对就业也有不少的挑战。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做好就业工作。”张纪南说。

  具体而言,将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着力推进为企业减负,稳企稳岗以稳就业。

  张纪南介绍,下一步将在三个字上做文章:降、返、补。“降”,就是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今年,预计全年社保降费超过3000亿元;“返”,就是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加大援企稳岗的力度;“补”,就是对于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

  此外,从年初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春风行动”,到现在正在进行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秋季专项行动,已累计组织各类招聘会4万余场,提供免费服务超过5000万人次。同时,将继续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失业的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保证基本生活。

  住房 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共有产权房

  “到2018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约7000万套,还有2200多万困难群众领取了公租房租赁补贴。也就是说,我们帮助了约2亿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开工建设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4000多万套,惠及了1亿多住房困难群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谈道。

  从1949年的8.3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32个增加到2018年的672个,城镇化率由10.6%提高到59.6%。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道路长度增加了15倍,建成区的绿地面积增加了19倍,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分别提高263倍、395倍,燃气、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6.7%和98.4%,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王蒙徽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公租房保障工作,健全公租房申请、轮候、准入、退出等工作机制,逐步推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大力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总结推广12个城市住房租赁试点的经验,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着力解决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此外,王蒙徽提到,将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总结北京、上海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的经验,鼓励人口流入量大、房价较高的大中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并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工程进度和分配入住,让群众能够早日住上新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