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香港楼市遭遇断崖式下滑

2019-08-07 22:41:5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短短两个月,香港楼市剧变!原来一个月卖上万套,如今只有六千套)

今年5月,国际物业顾问世邦魏理仕最新《全球生活报告》,重点分析了35个主要城市楼价,发现香港楼价贵绝全球,平均楼价高达963万港元,豪宅平均楼价更达5417万港元,连续第5年成为全球楼价最贵城市,相较之下,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楼价只是682万港元。

香港楼市,以贵闻名全球,并且供不应求。比如5月份,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香港整体楼宇买卖注册量约10353宗,创下近7年以来按月计的新高。然而从6月开始,香港楼市遭遇断崖式下滑,6月、7月的楼宇买卖合约分别只有6211和6380,同比下跌32.9%、24.6%。

此外,香港土地拍卖市场价格也出现下滑。香港楼市发生了什么?

香港楼市遭遇断崖式下滑

香港土地注册处8月2日发布的七月份统计数据显示,七月份送交该处注册的所有种类楼宇买卖合约共6380份,同比跌24.6%;七月份的楼宇买卖合约总值540亿港元,同比大跌45.7%。

下滑是从6月开始的。六月份送交该处注册的所有种类楼宇买卖合约共6211份,再往前一个月,楼宇买卖注册量高达10353宗。

从上图可以看出,香港楼市2018年7月至今走出了两波下探曲线。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香港住宅市场从2018年7月开始出现下滑,环比下降了9.3%。其中2018年12月,香港住宅销售量仅有2060套,相较于6月份高峰期的6713套,下降了69.3%。

香港楼市今年以来经历了一段美好时期,楼宇买卖合约曾连续4个月蹭蹭往上涨,直到6月份戛然而止。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具有二手盘指标性数据的香港十大屋苑2018年交易量创过去十年新低,仅有2088套。同是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的2015年,当年二手房交易量为2153套,还略高于2018年。

香港物业市场一般以蓝筹屋苑表现作为市场的参考指标。据中新网援引《香港商报》报道,香港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指出,今年7月十大蓝筹屋苑的二手买卖合约登记录得169宗,总值14.32亿港元,较6月的189宗及17.60亿港元,分别下跌10.6%及18.6%,创6个月新低。香港新盘连环开售,估计8月份二手传统屋苑登记量将会进一步下调。

另据香港利嘉阁地产及美联物业数据,两行十大指标屋苑在周末(8月3日至4日)仅录4宗及3宗成交,持续于低位徘徊。

香港楼市滑坡还体现在土地拍卖上。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近期推出的启德新一块跑道区住宅地,仅接获4份标书,相比此前同区地块的竞标情况,开发商反应明显冷淡。最终由会德丰、嘉华国际及中海外合组的财团,以127.398亿港元中标,折合每平方呎楼面地价仅为11842港元,较市场估值下限1.3万港元低逾9%,更是创下区内逾两年半新低。

6月以来,新鸿基地产股价下跌了8.62%,长和同期下跌了7.36%,九龙仓置业下跌14.38%,恒基地产下跌5.93%,新世界发展下跌14.36%。同期恒生指数下跌了3.4%。

香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过?

2019年5月28日,91岁的李兆基出席恒基兆业的股东会,这是其最后一次以恒基兆业主席身份出席,此前一天,公司已公告李兆基辞任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股东会后正式生效。

随着他的退场,香港富豪的“四大天王”时代也正式宣告落幕。无一例外,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和郭得胜的财富都来自于房地产业,而今时香港已经不再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如今香港的楼市已经在高位盘整多年,土地供应也不似过去;在内地,港商的节奏又普遍跟不上大势,属于他们的大时代正在挥手告别。

这些年来,恒基兆业在营收上未有起伏。2018年,恒基兆业收入219.82亿港元,与2017年的279.6亿港元,下降21.38%;股东应占盈利为311.57亿港元,较2017年度的308.09亿港元有所增长约1%。

新鸿基地产这些年的主营业务虽已延伸至物业销售及物业租赁、酒店经营、电讯、运输基建及物流等板块,但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物业租赁。

上一个财年,新鸿基香港及内地租赁组合的净租金收入分别为145.49亿港元及35.34亿港元,较去年分别增加6%及19.7%。

这些年来,租赁收入早已超过物业销售成为新鸿基利润的大头。新鸿基的业绩一直也无惊无喜,在中国内地的地产开发偶有亮眼的项目,但这是属于“碧万恒”的时代,它仅能在商业地产中谋得一席之地。

前首富李嘉诚退位一年后,长和系在其子李泽钜的领导下平稳前行。长和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纯利同比升11%至390亿港元,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呈现双位数增长。

但长和这一年来,并不太平。5月14日,沽空机构GMTResearch发布了关于长和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GMT表示,长和最近发布的年报显示,长和隐瞒577亿港元债务。

这是对长和严厉的指控,在随后的股东会上,李泽钜也强势回应称,“我们的年报好像电话簿那么厚”,一不留意就会看错,因此“要读多点书”才能够看得懂。

但长和系这一年来股价不断走低是不争的事实。近两年长和股价已经从104港元左右跌到当前68港元,长和系也逐渐和它的巅峰时刻告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