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首映时代A股梦碎后不满1年

2019-08-05 21:55:4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首映时代A股梦碎后不满1年 顾长卫、蒋雯丽、马思纯等集体“出逃”)

明星证券化曾是资本市场的焦点。

自2016年中期以来监管层对以明星为主的影视类资产并购重组趋严,暴风科技收购稻草熊影业被否,唐德影视收购爱美神失败,长城影视终止收购首映时代……不少星光璀璨的公司,都无缘“嫁入”上市公司。

上市不成,立马转向。“梦碎”A股尚不满一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几天前著名导演顾长卫及其夫人蒋雯丽(本名“蒋文丽”)的家族成员,悉数退出了北京首映时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映时代)的股东序列。

曾经风光无限的首映时代,在顾长卫家族退出之后俨然空壳。

顾长卫、蒋雯丽、马思纯等退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启信宝上看到,7月26日首映时代发生了工商变更。顾长卫、顾长宁(顾长卫堂哥)、蒋雯丽(顾长卫妻子)、蒋文娟(蒋雯丽姐姐兼经纪人)、马思纯(蒋文娟女儿)、乐意传媒等退出了投资人行列,顾长卫同时卸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职,变更后公司的投资人是张海琳、戴志平两位自然人股东,张海琳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6年6月长城影视开始重大资产重组,同年12月公司披露拟收购首映时代100%股权及德纳影业100%股权,其中首映时代交易价格为13.56亿元。在2017年4月长城影视发布的资产评估报告中,首映时代净资产账面值为4130.74万元,增值率高达3168.99%。首映时代承诺2017~2019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为9000万元、1.25亿元、1.59亿元。

长城影视高溢价收购首映时代,曾遭遇监管层的多次问询,长城影视并未止步而是更改了交易方案,放弃拥有5家影院的德纳影业,对首映时代不离不弃,最终收购标的只剩下首映时代。

2017年11月,长城影视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乐意传媒、顾长卫、蒋雯丽、马思纯等6名股东持有的首映时代87.5%股权,首映时代的估值为12.1亿元,87.5%股权交易标的的对价为10.6亿元。首映时代承诺2018至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将不低于9000万元、1.18亿元、1.57亿元。

从两次交易方案的估值及承诺业绩来看,首映时代均做出了下调。不到六个月间,首映时代估值从13.56亿元直接下降到12.1亿元,估值直接下调了1.4亿。首映时代2018年承诺利润由1.25亿元下降到9000万元,2019年则由1.59亿元缩水到1.18亿元。

尽管长城影视不愿放弃,但还是在2018年9月公告不再推进该项重大资产重组。这也宣告长城影视和首映时代缘尽。

在长城影视彻底放弃后尚不满一年,顾长卫、蒋雯丽夫妇也抛弃了首映时代。

众所周知,顾长卫是著名电影导演,蒋雯丽是知名演员,蒋雯丽的外甥女马思纯则在2016年凭借电影《七月与安生》当选金马影后,成为当红花旦。可见,他们的作品赢得市场的几率较大,以马思纯参演的电影为例,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2019年8月1日),马思纯参演《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盗墓笔记》《左耳》等电影,累计获得23.57亿元票房。

不过,首映时代更像是顾长卫夫妇为上市而定做的。深交所曾于2017问询长城影视时就提到,“首映时代自成立至今尚未投资拍摄任何影视剧作品”。现在,首映时代注入长城影视失败,顾长卫夫妇也弃之而去,这家曾经“星光熠熠”的企业,失去了明星光环。

明星证券化已成明日黄花

顾长卫、蒋雯丽夫妇退出首映时代,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已经暂时放弃了通过成立明星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来登陆资本市场的愿望。

这个状况,与这两年的市场状况趋于一致。2016年以来,A股公司并购明星公司大面积遇阻。

暴风科技收购吴奇隆、刘诗诗所在的稻草熊影业失败;唐德影视放弃范冰冰的爱美神;赵薇的龙薇传媒高杠杆融资并购万家文化(现名:祥源文化),不仅失败还受到处罚;文投控股在丢弃海润影视等两个标的后,最终还是放弃收购杨洋和其经纪人贾士凯持股的悦凯影视……

这些有着明星光环的公司,在2015年资本并购影视企业风起云涌的时候,曾被视为“香饽饽”,但随着市场监管趋严,2016年7月深交所还专门发布文件,要求上市公司应对“明星证券化”行为进行详细信息披露。这些明星公司的风险,也被逐渐暴露。

上市公司收购明星公司常常忽视的一大因素就是高增长与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之间的平衡,明星不可能长盛不衰,短时间内成立的公司依靠明星个人高收入获得高估值,但未来的业绩产出难以预料。曾有投资人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时就指出,明星作为自然人,本身存在风险,“如果个人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哪怕是身体受伤,都很可能影响其影视作品”。这样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去年6月,范冰冰陷入逃税风波,高云翔涉嫌性侵,直接导致两人主演的大剧《巴清传》至今没有能跟观众见面,主出品方唐德影视也受到牵连。

明星证券化屡屡失败的案例,让这个明星曾经风靡使用的方法失灵了。

一位传媒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指出:“其实我们二级市场从来就没看好过明星收购,基本觉得是瞎扯,也不太认可外延并购的逻辑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