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联储降息:中国跟与不跟的逻辑

2019-08-03 18:57: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之后,中国央行暂时按兵不动,但全球金融市场却波澜起伏。

  48小时之内,美元指数破位上行最高触及98.9418,离岸人民币最低跌至6.9752;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创今年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8月2日,上证综指2867.84,跌1.41%,深证成指9136.46,跌1.42%。

  美国东部时间7月31日下午两点,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25BP至2%-2.25%。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十年后的首次降息;但距前一次(2018年12月)加息不到八个月。

  但令人玩味的是,美联储此番降息并非因其经济基本面出现大恙,而更多是基于预防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考量,市场称之为“保险式”降息。

  放眼国际,开年至今,近20家央行祭出了降息举措。仅7月,就有韩国降息25BP(三年来首次)等七大央行降息,包括美联储甫一降息,四小时内有四家央行随之跟进,如巴西央行宣布降息50BP,中东三国(阿联酋、巴林和沙特)等降息25BP。

  全球降息潮至,中国央行何以策动?我们的尴尬现实或是:上半年CPI同比增长2.2%,温和上涨;市场利率亦一直在下降,调整空间并不太大。中国央行恐怕难以跟从降息。

  这是“不跟”的逻辑,诸如:2019年7月12日,央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就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回应称,中国的利率水平,主要看“整体市场利率”与“贷款实际利率”;中国的利率水平一直在降低。

  孙国峰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其实,在2015年10月的“双降”(降息与降准)中,中国央行曾这样解释其动机:“双降”是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从降息来看,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因此,随着物价整体水平走低而适当下调基准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更何况,“还有房价的约束,降息可能刺激房地产,令房地产调控形势变得复杂。”莫尼塔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告诉经济观察网。

  如此,可能的中国金融选择之策是啥?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告诉经济观察网,本轮扩大内需货币政策很明确是定向信贷宽松支持中小民企,相信央行会坚持定向信贷宽松。而定向宽松意味着降准和引导银行把更多的信贷投向中小民企仍然是央行优先选择的政策工具。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未来我国大概率以TMLF(中期借贷便利)、定向降准等中长期结构性货币工具来缓解流动性分层和实体融资难题,下半年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是央行的主要任务。

  在中国银行(3.64 -1.09%,诊股)原副行长、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看来,中国首先需要解决资金供应结构和传导体系问题,否则,即使实施降息,恐怕也难以解决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反而可能加重融资上的两极分化。

  但王永利亦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利率政策不会一成不变,应该灵活调节。

  

  “预期之内,规则之外。”工银国际首家经济学家程实这样点评美联储降息。

  程实认为,从预期面来看,本次会议前市场预期降息概率高达100%,且被各大核心资产充分Price-In,因此兑现降息不仅是为了稳固通胀走势,更是意在预防市场情绪反转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程实解释,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美国经济整体呈现“减速而不失速”的稳健态势,在全球乱局中仍保有相对优势,并不真正需要在7月过早降息以致透支未来政策空间。因此,数月之间,屈从于市场压力而急速由“鹰”转“鸽”并直至降息,确证了美联储已经偏离政策规则,其独立性受到严重破坏。

  无独有偶,钟正生亦认为,美联储本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增长或者通胀出现了问题,美国的经济数据、尤其是零售数据近期表现出了良好的走势。

  在钟正生看来,美联储本次降息有两大主因。其一,可能更多在于金融市场的因素,如果美联储不降息,美股势必会有一波大的调整,美联储在一定程度上被金融市场所“要挟”了。但是金融市场的胃口是会越来越大的,美联储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只能再次被迫降息。

  此外的原因在于“企业债务”。钟正生认为,根据此前对美国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目前美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超过了2000年与2007年。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大可能再度收紧货币政策,而是只能进一步宽松来应对可能的债务问题。

  降息意味着站在十字路口的美联储踏上未知之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认为,更重要的是,这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原有的正常化过程终结,美国货币政策行为模式很可能发生历史性变化。

  事实上,美联储此次会议没有给出利率点阵图和经济预期,这令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成为焦点。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在此期间表现出了韧性,但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比预期的要高,此次降息并不是长期降息周期的开始,但可能会再降息,此举的性质本质上属于周期当中的政策调整。总体而言,鲍威尔保留了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但否认这是一个宽松周期的开始。

  不过,基于美联储上述降息原因,“很难否认这是一个宽松周期的开始!”钟正生称。

  而唐遥认为,美联储降息不仅仅是终结了加息周期,很可能还开启了货币政策模式的新时代,全球经济从而进入了一个更为不确定的宏观环境。

  在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看来,美联储表态偏鹰:此次降息并不代表进入降息周期,仅是周期中的调整(mid-cycleadjustment),对后续货币政策的表态鸽派程度不及预期。但从降息的时间点以及提前缩表的举措来看,美联储实质上对降息欲拒还迎。

  钟正生则称,展望未来,预期落地后,美股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但由于美联储的政策关注,美股年内不会存在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如果美联储年内降息2-3次,那债市仍然存在机会。

  程实的逻辑是:围绕年内进一步的降息节奏和空间,未来美联储和市场或将开始新一轮博弈,波动的预期差将成为新的短期风险点。一方面,立足于相对稳健的基本面,美联储修复政策独立性的动机有望增强。另一方面,在本次倒逼降息得逞之后,市场的宽松预期将进一步膨胀,金融市场和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或将成为常态,美联储前瞻指引的效力恐将衰减。

  由此,“美联储政策立场和市场预期的差值未来将迎来新一轮的扩张,料将对核心资产价格产生新的短期扰动。”程实称。

  

  接下来,目光不妨转向730政治局会议——从此关键窗口窥望下半年的政策基调,亦由此去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何以稳健,去看东方“定力”与西方的“急切”之差别。

  譬如,政治局会议重点之一是,其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此次表态传达了不走刺激房地产老路、调控逐步常态化的明确信号。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巨变的前夜。未来在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的同时,如房地产税能加快落地,地方与中央的财权、事权能够尽快理顺,将从根本上去除土地财政的顽疾,中国经济也将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如此,基于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可见中国央行降息概率不大,因为降息或刺激房地产市场,令调控变得更为复杂。

  此外,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按照交通银行(5.68 -1.73%,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的话说,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任务主要是结构性的,未来货币政策应保持两个基本点:一是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二是推动利率水平进一步走低。主要任务则是运用结构性工具努力促使低成本的资金加大力度流入实体经济之中。

  “政策上,定力是主基调。”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说。其逻辑是,长期大势下,货币财政空间的考量维度也要适度拉长;逆周期政策主要以相机抉择为主,调整心态,不宜过度期待。财政收入端缺口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加力提效”中的加力空间不会过大,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的数量流动性投放来考量,本轮宽松与2014-2015年投放体量相当,但存款余额已比当年增长40%左右,也就是说当下宽松量相当于上一轮的60%左右且没有配合降息,定力较强)。

  在张瑜看来,此次美联储的转向略显急切。她认为,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时间周期来看,此次降息铺垫时间不够长。历史上降息启动平均滞后末次加息的时间在逐步拉长,此次美联储转向是比过去二十年两轮明显降息周期最短的一次,7个月(前两次是8个月、15个月)。

  美联储缘何急切?张瑜称,美联储年初以来联邦基金利率已经突破了其利率走廊上限IOER利率,背后表达的含义就是美国金融市场对宽松的依赖远超联储预期,美国利率走廊面临上限失效,由此倒逼美联储更为“急切”的进行货币政策转向。

  因此,“7月降息只是最浅的表象,美联储如何调整上下限同时如何修复地板系统的利率走廊才是问题的关键。”张瑜称。她认为,2019年以来,全球进入增长疲弱+货币宽松状态,一方面拖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重新定价全球资产。

  此时,东方的“定力”与西方的“急切”亦显得愈发微妙。

  在唐遥看来,美国降息之后,尚有降息空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和加拿大,也会经历或者继续货币政策向宽松的转向。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我国更要坚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实现适时适度的逆周期调节,集中力量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过度寄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短期措施。

  或许,全球宽松时代下,我们更应重视经济周期规律,减速增质的经济亟待一个质量型金融供给,以及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激发增长动能。重在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松紧”度,洞悉垒高的堰塞湖未来如何泄洪之策。当然,前提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