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道阻且长 但行则将至

2019-07-28 19:54: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就像与之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经历了从快速攀高到遇阻急落、再到企稳回升的曲折过程。从2009年底的0.02%到2018年底的2.95%,RII翻了147.5倍,但较美元相差17.6倍,较欧元相差8.7倍。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仍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今年也是下一轮SDR货币篮子评估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时点,回望从“贸易项下”走向“资本金融项下”、从小币种跃升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的人民币,该如何发问?

  量化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显示,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为2.05%;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计价的综合占比为4.90%;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占比为1.89%。SWIFT官方数据称,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可将“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与第五大支付货币”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十年之成果。有人说,这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并不相符,需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加之,脸书推出Libra,市场甚至担心Libra可能会成为无国界的全球货币。尽管穿透操作细节去看,这也许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如果细究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会发现2018年末的RII较2017年初回升了95.5%,可谓强势反弹。而资本项下的国际金融计价交易恰是RII波动之主要“推手”。

  国际货币有“结算、计价、储备”三种职能,且有一定排序。现在,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均已行至最后一公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依赖愈发清晰,亦颇为微妙。

  当下,在贸易计价结算、金融计价交易、国际储备等领域,人民币使用止跌回升——这令RII回升逾九成,但其增长态势是否可持续呢?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霍颖励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成效显著,但面临这些问题: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当中,经常项目使用占比较低;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较低;人民币在海外市场可获得性不高;境外机构持有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仍然较低。

  逻辑上,一国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道的过程,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镜像。政策助推更多是在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上发力,即政府搭台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辅助力量。

  以前我们很低调,在2015年前,中国官方从未正式提过人民币国际化,仅用“人民币跨境使用”取代,但对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努力从未懈怠过,且日久弥新。

  后来,我们一度“秀肌肉”。2015年6月,中国央行高调发布了史上首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彼时,正值汇改十年,中国对外抛出国际战略,诸如“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

  从前我们会纠结:经济数据不允许人民币过于坚挺,但中国可能需要在升值过程中推动国际化。国内外宏观形势剧变的现在,我们更多会思考:怎样提升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能力,全球市场而言,人民币依然是风险货币,一旦全球市场出现波动,人民币便会承压。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称,避险货币必须具有内在稳定性,而内在的稳定性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正如,既然“国际金融计价交易”是目前RII波动的驱动主因,那么,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构建良性健康的金融市场便显得尤为重要。而“金融开放”与跨境直接投资、市场化和国际化等正相关。

  一定程度上这已形成共识。“开放”可能成为当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词、亦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抓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宣布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在此前金融领域开放的基础上,中国金融大门的开放可谓全方位提速。包括QFIIRQFII等项改革亦列入了外汇局的议事日程中。

  回放人民币国际化十年征途上的这些瞬间:加入SDR一篮子货币、IMF扩展货币范围,首次单独列出人民币外汇储备等。如果以入篮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真正的原点,人民币的国际认可不过短短数年。我们也注意到,决策层再次调整策略——似乎不再“秀肌肉”,而是更加尊重市场参与者的自主选择,鼓励公平竞争。

  因此,2009至2019年,也是曲折中不断纠偏、相机决策的十年。

  窃以为,安内才能攘外,国内经济健康运行才是根本。十年之问重在思忖: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需要匹配高质量的资源配置与经济循环。为此,市场出清了障碍吗?还是说,一边开放一边出清?一边开放一边管控(风险)?

  开放也许不只是制度开放,还蕴含文化的包容与开放。享受人民币国际化好处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更多暴露在全球经济金融风险之中,由此,我们需要承受内外部的压力考验,需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危机之底线。

  这些,我们都能做到未雨绸缪么?它需要企业与金融机构用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包括灵活汇率体系去回答。提问间,人民币国际化十年之箭正射向金融开放的靶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