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

2019-07-19 22:54:5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张雪囡

7月18日,一则陆金所计划退出网贷(P2P)业务的传闻,备受市场关注。随后,陆金所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陆金服即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所谓的“三降”,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关于P2P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的要求。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陆金服出借人数为65万人,借款人数为147万人。其待偿的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156万笔,利息余额91.14亿元,逾期金额21.12亿元,逾期笔数5.6万笔。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或许并非出于P2P备案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P2P未来将逐渐退出市场的信号,而作为龙头之一的陆金所的退出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其他几家网贷龙头的动向将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关键。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对于陆金所要退出P2P一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假如传言属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薛洪言认为,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退出P2P业务,于其自身发展无大碍;且平安不缺资管牌照,于平安集团也无碍。

不过,薛洪言认为,站在P2P行业角度看,一旦龙头退出,难免市场震动,引发诸多猜测。接下来,市场会关注其他几家龙头的动向。不过,头部几家P2P平台未必敢轻言退出,毕竟,不少平台在P2P行业是龙头,只要备案的政策还在,就有希望拿到备案;一旦变身小贷公司、助贷公司或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差异化特色,就都会不复存在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尚未取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陆金服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均仍显示在备案中,尚未获颁。

网贷面临持续性压力

有分析认为,可从网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行业面临的变化。

从市场供给端看,P2P这个行业一端为资金,另一端为资产,两端期限不匹配、收益不匹配的结构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监管“三降”要求以及备案一再延期的原因之一。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有关于网贷行业试点备案的通知出台。

薛洪言此前表示,只有在运营平台数量与备案数量相差不多时,才能控制备案开闸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监管重心应该是推动平台转型与清退,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为备案实质性开闸创造条件。

从市场需求端看,个人破产制度的推进,也给网贷行业增加了持续性压力。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而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