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破小”政策来了 刚需和改善要注意什么?

2019-07-04 17:45: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

  “老破小”再入法眼

  近期,不断有人咨询,要不要买“老破小”?有没有增值空间?会不会砸在手里?确实,自从国家部署“老旧小区”改造以来,“老破小”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那些为“上车”困扰的刚需,看到了“扎根”大城市的一线曙光,而部分投资客也是跃跃欲试。

  试想,购买“老破小”。既能轻松跨过大城市高不可攀的购房门槛,又能居住在市中心,免去上下班舟车劳累,还能博取未来改造增值收益,或卖掉换个更好的、更大的,这样的“老破小”,难道不就是为刚需准备的吗?低价位建仓,改造后套现,不也是投资的稳妥之选?

  2

  我说的是这些“老破小”

  近期,住建部吹风会,强调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决心,比如发动基层组织,“一楼门一方案”。对于“老旧小区”,结合住建部的定义,我总结了几个通俗的特征:水电气网缺失或老化,没有物业管理,没有地下停车场,乱搭乱建,老鼠蟑螂横行,一下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我们讨论的“老破小”,一是必须在大城市,如果三四线城市就没有太大价值;二是必须在市中心辖区,郊区的也无太大价值;三是必须有改造可能性。这一点很重要。怎么判断?给几个粗略标准,建筑质量较差、老龄化较重、距离公共交通较远、空间逼仄、老国企建设的,大概率别碰了。

  3

  被遗忘的“老破小”

  很难想象,光鲜的大城市,居然有那么破的房子!问题就出在,我们发展太快了。过去,福利分房时代是典型的短缺经济,房子的配套、功能、设计、社区等,与现在的房子乃天壤之别。当下,新房空间触顶,存量改造能探上棚改的,都改完啦,回过头发现,剩下的“老破小”僵持不下了。

  为什么?上一波楼价大涨,投资泛滥,相比居住体验,买家更关注升值。于是,鸡犬升天,“老破小”也涨了不少。现在,楼市“短平快”时代结束,房住不炒渐渐渗透,购房者越来越理性,房产的用途渐渐回归到居住本身,“老破小”居住体验差的弊端,就暴露无疑了。

  4

  “老破小”改造的困境

  事实上,去年二手房调整期积累的部分刚需,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小阳春”,已将部分“老破小”中的质优者消化了,比如有物业管理的,建筑质量还过得去的,户型还算顺眼的,距离地铁站不算太远的等等。剩下的,就陷入了一个难以打破的僵局:实在住不下去,但也卖不出去。

  很多人疑惑,处在市中心、周边新房价格那么高,为何出现这个局面?一方面,就是刚才讲的,居住体验差的,买的人少(除极少数学区房);另一方面,地铁四通八达,“老破小”的替代品多了,城区里有面积差不多大的各类公寓,外围有总价差不多但体验性强的商品房。

  此外,还有长租公寓、商品房合租等等,品相好的“次新房”(楼龄5-10年的)遍地都是。多数80后、90后,不再选择挑剩的这些“老破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前面讲了,这些房子缺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维修基金,按照大城市“居住体面”来改造的话,成本高得吓人。

  5

  一个电梯,如此费劲

  比如,物业费也好、停车费也好,很多小区的居民没有付费的习惯。住在里面的老业主,多数是过剩产能的老国企退休职工、下岗工人,工资很低;很多人为了省几毛钱,宁肯坐1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买菜;有的长期欠缴水电费,为几十元的清洁费争论不休。特别是,很多小区“老龄化”重。

  本来,老龄化这么重,装电梯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很多居民,抱着“别人花钱、我享受”的念头。特别是,三楼以下的,根本不愿意装,既然三楼缴交钱,四楼要不要缴钱呢?缴的话,是不是可以少缴点儿?如此一来,都想沾点儿便宜,最后的结果,就只好拉倒算啦。

  向来,很多国人“私德很好、公德一般”。对自己的小孩、老人很好,自己家装修的金碧辉煌,但门外可以乱堆乱放,小区内可以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宠物和小孩可以随地大小便;为了省几毛钱的物业费,可以大吵大闹。为何,垃圾分类搞了几年搞不下去,原因值得深思。

  6

  要慧眼识金

  老旧小区,规模达4000万户,涉及上亿人。这部分住房需求起不来,大城市存量房流转不起来。今年上半年,京沪深二手房套均成交价350万左右,广州不到300万,刚需主导、“卖小买大”。5月份,二手房市场普遍降温,交易周期达4个月左右,买家议价空间还有4%左右。

  短期看,刚需释放殆尽,对于老破小,交易情绪极低,依旧是买方市场。2015-2018年是楼市交易高峰,从今年开始,二手房供应将排山倒海,可选的很多。在比拼品质的时代,以降价来促成交易,这是最坏的选择。尽管国家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但吸取了棚改大包大揽带来的问题。

  这次吹风会上,住建部副部长说了,按照“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领”的方式统筹推进;自下而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必须提供一个平台。可见,老旧小区改造,绝非棚改,依据上面的约束,它的进度可能很缓慢,购买的话要慧眼识金,多方判断。“上车容易、下车难”,买了就要想想,以后卖给谁?卖的时候有哪些竞品?能否实现升值保值?怎么能让对方甘心接盘?会不会陷入挂牌后长期无人问津的局面等?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