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推向新高度

2019-04-22 03:55: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和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运动研究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对广大青年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更好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大历史观,正确把握五四运动的宏观逻辑与核心要义

  五四运动是一个常释常新的老话题。自运动发生后,在中国社会就出现各种认知和阐释,主要政党、各大文化流派、各个文化名家对于五四运动的评说不尽一致,在理论建构、历史诠释、表述方式、叙事风格等方面各有区别,形成了五四话语的多重性、多元性、丰富性。

  历史发展是一条河,看你选取哪滴水。鲜活的细节需要从主流角度去考察,才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研究五四运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这一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本来,青年运动就是波澜壮阔、内涵极为丰富的社会运动,对于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要注意吸收、借鉴和综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青年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以规范的学科范式和深刻的思想阐释,不断增强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运动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解释力。

  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一代胜过一代。尊重历史才能超越历史,善待前人才能超越前人。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要回归到历史场景中去理解历史,实事求是,客观中允,不能过于苛求前人。

  深入研究10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曾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次又着重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

  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由青年群体发起、参与和推动的。它除了具备一般社会运动的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诸如政党和青年组织是发起青年运动的核心力量,青年运动的动员机制是灵活而丰富的,青年运动常常带有较多的激进性质,青年话语与社会主流话语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同向性、差异性和边缘性等。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间,中国青年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从不同历史阶段看,革命年代的青年运动带着激烈的抗争性、冲突性,建设时期呈现明显的建设性、参与性,改革开放以来则表现出更多的嵌入性、整合性。

  在这1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青年运动变化的是形态,不变的是实质;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价值。说到底,青年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就是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这是总纲、是统领,其他价值理念与之相伴相生。研究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特征和规律,需要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主题来展开,这恰恰又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

  贯通历史与现实,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自身文明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政党。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了“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的著名论断。1973年他又进一步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到共产党,都应该深刻总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的领袖,习近平向全党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中国青年运动史是党史、国史的一部分。团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初心从历史中走来,使命在历史中延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学习和了解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可以使广大青年明了,为什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什么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怎样,未来就怎样。历史虽然已成过去,但历史并未远去。青年对历史无感,未来就有可能割断历史;青年在继承中创新,未来发展就会有根深叶茂的立足土壤。广大青年只有深刻了解中国青年运动历史,才能明白了从哪里来的路径,才能更加自觉地把握到哪里去的方向。

  作者:胡献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