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侠客岛:四部门发布4个《意见》 这几个词引人注目

2019-04-10 21:26:3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解局]请查收!来自全国扫黑办的黑恶势力鉴别指南

昨天,有个重要的新闻不可错过:全国扫黑办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汇集了公检法司四部门、同时也是全国扫黑办主任、副主任的“一正四副”的领导出席,规格可以说相当之高。

会上透露的信息更是十分重要。会议一次发布了4个《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这4个《意见》既可以看作是对过去一年多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总结、升华,也可以看作是对最新热点问题的回应,信息量极大。

我们挑重点,一一来看。

现象

4个《意见》中,有几个词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是“软暴力”。

2018年底,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公安局打掉一个非法讨债恶势力犯罪团伙。其中,团伙核心成员胡某等在多家宾馆及民租房内非法开设赌场,为了牟取高利贷非法利益,纠集多人,以“烧纸钱、喷油漆、泼粪便、打砸物品、发信息恐吓、冬天逼迫债务人跳河洗冷水澡”等手段非法讨债。

这就是在过去一年的专项斗争中,打击实施“软暴力”犯罪的一个案例。

此前,在2018年3月出台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有提到利用“软暴力”实施犯罪的情形,但规定较为模糊。而此次的《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就非常明确地进行了列举。

比如“跟踪贴靠、扬言传播疾病、揭发隐私、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破坏、霸占财物”这种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的;又如“贴报喷字、拉挂横幅、燃放鞭炮、播放哀乐、摆放花圈、泼洒污物、断水断电、堵门阻工”等,这些“无赖招数”都属于“软暴力”。

另一个词是“套路贷”。

在各类非法贷款中,与黑恶势力纠缠很深的“套路贷”可谓最丧心病狂。 这次的《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说得很清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就是典型的“套路贷”。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姜伟指出,“套路贷”危害巨大,且已成为黑恶势力的一种犯罪手段,社会反映强烈。而由于其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人民群众容易上当受骗。

为了规范指导办案,也为了让百姓认清“套路贷”的危害,该《意见》列出了“套路贷”的一些常见犯罪手法,比如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等虚假给付事实、故意制造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等。

在处罚规定中,《意见》还特别明确,以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对象实施“套路贷”,或者因实施“套路贷”造成被害人或其特定关系人自杀、死亡、精神失常、为偿还“债务”而实施犯罪活动的,除刑法、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外,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标准

在专项斗争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一直较为明确,但对“恶势力”的认定则有差异。此次,《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则给出了新的规范。

该《意见》用了1630字的篇幅来详尽规范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的认定标准。其中强调,有无“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特征是审查判断恶势力的主要标准。而单纯为牟取不法经济利益而实施的违法犯罪,或者因各种民间纠纷而引发以及其他确属事出有因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应作为恶势力案件处理。由此标示出了恶势力案件与普通共同犯罪案件的界限。

法律庄严,认定“黑”“恶”需要从严、从细。与该《意见》对照就会明白,最近引发网络热议的一些将佩戴夸张金银饰品人员、以凶兽纹身的彪悍人员、失独家庭人员、部分上访人员等认定为“黑恶势力”的新闻,实在不值一哂。

《意见》还指出,认定恶势力,要求“一般为三人以上”。此前,有的办案人员存在“简单处理、沾边就算”的错误做法。而现在,要“主观”明知恶势力危害性与“客观”参与违法犯罪活动都存在,才算恶势力成员。

“仅因临时雇佣或被雇佣、利用或被利用以及受蒙蔽参与少量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一般不应认定为恶势力成员”,并且,“全部成员或者首要分子、纠集者以及其他重要成员均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认定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时应当特别慎重”。

另外,对于恶势力团伙的一些特征,如“经常纠集在一起”应当如何把握、“多次违法犯罪活动”应当如何计算、“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当如何认定等,过去在不同案件中存在着认识分歧。现在,《意见》对以上问题逐一释明,解决了争议,为执法办案提供明确依据。

正如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所说,这次4个《意见》的出台,完善了涉黑涉恶案件证据、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有利于依法、准确、及时地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做到对涉黑涉恶案件既不“拔高”也不“降格”。

“依法、准确、及时”,不“拔高”、不“降格”,这12个字应为检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办案质效的核心。

依法

一年多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打掉涉黑组织1000余个,一审判决涉黑涉恶案件被告人1.4万余名,1.8万名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全国刑事案件下降7.9%,持枪案件下降38.9%,爆炸案件下降29.1%,杀人案件下降6.3%。

“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黑恶势力嚣张气焰得到沉重打击,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这是陈一新给出的判断。

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扫黑除恶围绕“依法”二字行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专项斗争要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按照为期三年的目标要求,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其体现之一就是大批涉黑涉恶案件陆续进入起诉、审判环节。

据统计,到今年3月底,全国起诉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4226件79018人,依法审判涉黑涉恶案件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也对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严惩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为详尽的规范出台势在必行。

这次4个《意见》的制定,可以说,既是精准办案、依法严惩之需,也是回应社会关切之举。于当下,可以解决好目前专项斗争中遇到的法律政策适用问题;于今后,则是加强源头防范治理、筑牢社会治理法治根基的重要举措。

一年前的1月24日,是一个大雪纷飞的腊八节,那天傍晚,《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重磅来袭。从那时我们就该知晓:

风暴荡尽尘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源:侠客岛   作者:红拂出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