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2019-03-24 19:05: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杜康)上海市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平台运营后,垃圾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源头不分类、混装混运是垃圾分类推进的难点,对分类结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是重要原因。上海提出了“不分类、不清运”的原则,但落实依然较难。没有“分类不好”的证据,清运员怕被投诉,不得不运。此外,居民还担心自己前面分了类,又被“混装混运”。

  平台上线运营后,这些难点有望解决。首先,垃圾品质能够在线识别。“我们会在清运车尾板、垃圾中转中心安装摄像头。”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张志刚说。上海城投环境为该系统建设方。“小区的垃圾倒进清运车,清运车再把垃圾倒进中转中心的集装箱。倾倒过程会被记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9张能反映垃圾质量的图片,记录评定结果。”

  张志刚介绍,目前识别的准确率在60%左右,“垃圾的识别难度比人脸识别要大,湿垃圾中混杂的塑料瓶、编织袋等标志物并不清晰。准确率要通过模型不断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

  如果垃圾品质出现问题,可通过平台方便溯源。目前上海的清运车上装有芯片,可被读取车牌号、所属区县等,车上也安装了GPS和称重系统。“哪辆车,什么时候,进了哪个小区,收运了多少垃圾都可以知道。”张志刚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如果垃圾分类质量有问题,就可以追踪到驾驶员和相关小区。通过记录,判定责任方,杜绝“混装混运”,也推进“不分类不收运”原则落地。

  “目前技术路径已经打通。”张志刚介绍,“品质识别功能可能会先在湿垃圾方面推开。湿垃圾处理装置对垃圾纯度要求高,如果混进瓶子等杂物,特别容易损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