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进京赶考70载 中共初心不改

2019-03-24 02:06: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纷纷走进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回顾建党历史,铭记奋斗历程。许丛军摄(人民视觉)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杜建坡摄(人民视觉)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以“赶考永远在路上”为主题的廉政教育馆,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

  70年前的3月23日,中国共产党就是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晃已是70载。在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新时代的考卷已铺展开来。

  “赶考”,赶赴一场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这场考试一直在进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仍在“赶考”路上,初心未变。

  “赶考”心态

  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有一种“赶考”心态。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里记载了这个细节。从此,中国共产党加快了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和筹建新中国的步伐。

  可以说,“赶考”心态、“赶考”意识已深深地注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血液之中。

  2008年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赴西柏坡学习考察。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当年新中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毛主席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200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我们党在全国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60年过去了,实践表明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是合格的,人民是满意的。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又一次提到“赶考”,他说: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到,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70年来,从毛泽东进京、中国共产党准备在全国执政,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重提“赶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意识里,“赶考”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不曾松懈。

  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要经受住人民的“考试”,中国共产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必须保持清醒自觉,必须时刻绷紧“赶考”这根弦,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的那样:“担当这份重任,我们既充满信心,又如履薄冰。”

  不忘初心

  在一以贯之的“赶考”心态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的初心。

  在2016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主题前8个字即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是什么?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翻开《中国共产党章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为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友谊宾馆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确实,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纵观古今中外,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无不取决于人心向背。已经走过90多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要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自己、把握时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就必须永远不忘初心,永远保持着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优异答卷

  70年前进京“赶考”时,毛泽东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如今看来,这场一直在继续的“赶考”,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70年来,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被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回望中共历史,有两个“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在“赶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赶上时代,并逐渐走在时代前列。

  仍在路上

  70年“赶考”,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不过,剧是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曾针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骄傲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等提醒全党,以“两个务必”的政治清醒“进京赶考”。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作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告诫全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走过千山万水,还需要跋山涉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行进在“赶考”的路上,历史的契机需要把握,光荣的使命等待完成。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当然,有雄心,也有方略,考试起来才不慌。

  中共十八大已经描绘了未来的宏伟蓝图。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将为雄心提供支撑。

  除了方略支撑,还有战略支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每个“战略”背后,都有更为具体的举措落地,将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现在,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接近,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持续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东方欲晓,前路迢迢。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