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纪委全会报告透露 今年将修订制定这些党纪法规

2019-02-27 01:10:5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全会工作报告透露,今年将修订制定这些党纪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在“2019年主要任务”部分,对问责条例、政务处分法等党内法规、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作出具体部署。全会工作报告“点名”修订制定哪些党纪法规?有何背景考虑?我们梳理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带您来看。

1

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作为党内首部聚焦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问责条例于2016年7月印发施行,对规范党内问责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全会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1.3万个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237个纪委(纪检组),6.1万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

随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深入贯彻执行,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成为管党治党的常态。然而,个别地方、部门也出现了问责泛化、滥用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修订问责条例,进一步扭住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确保各级纪委监委履行好监督专责,实施精准问责,防止问责不力或者问责泛化、简单化,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以精准问责推动责任落实。

2

研究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和考核办法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改革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完善派驻监督工作机制,赋予派驻机构监察职能,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落实《意见》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改革派驻监督体制机制,调整派驻机构设置,统一设立46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29家单位。同时,分类施策推进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和考核办法,是适应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形势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更好规范派驻机构权力行使、促进职能作用发挥,进一步强化对派驻干部的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提高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

3

研究制定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履行党章赋予的纪律检查和宪法赋予的国家监察职责,手握纪法“两把尺子”,纪法双施双守。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这是党中央从全党高度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有力推动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约束、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尽责,使纪检监察权力置于制度笼子之中、严密监督之下,上下左右有界受控。

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把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也要把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研究制定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就是要对标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实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纪监督和依法监察、适用纪律和适用法律、执纪审理和执法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整合规范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强化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同时更加严格地约束纪检监察执纪执法权力,确保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4

制定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

处理检举控告是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章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受理处置党员群众检举举报”“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早在1991年10月,中央纪委就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试行)》。1993年8月,又对试行条例作了相应的修改,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

实行检举控告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多年以来,这种形式的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与此同时,个别地方、部门也出现了诬告、陷害等问题。党章明确规定,党内“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经调查,监督对象没有不当行为的,应当予以澄清和正名。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依纪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补充完善了针对“政治品行恶劣,匿名诬告,有意陷害或者制造其他谣言”行为的处分规定,并将有关诬告陷害条款由组织纪律调整到政治纪律部分。

制定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就是要进一步规范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检举控告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员和群众监督作用的同时,又保障党员权利。既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也不容抹黑没有问题的干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

5

推进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立法工作

推进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立法工作是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监察法配套法律法规的需要。监察法第十一条规定,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监察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监察官制度,依法确定监察官的等级设置、任免、考评和晋升等制度”。

监察法施行后,监察对象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扩大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原有行政处分的概念不再适用。监察法引入政务处分的概念,明确作出政务处分的主体是监察机关,对象即监察对象,包括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有关同志介绍,“制定政务处分法,将把党内法规中有关纪律转化为对公职人员的要求;坚持党纪、政务处分轻重程度相匹配、工作程序相衔接,既把纪律挺在前面,体现纪严于法的要求,又突出政务处分的特点”。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是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使命的内在需要。监察法规定实行监察官制度,而监察官法则是这一规定的具体化,将明确监察官的条件、任免、等级设置等内容,为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官队伍提供法律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都被纳入。当前,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之中。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