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三大体系”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迈向未来

2019-02-24 05:19: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三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进取,积极开拓,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宗旨,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学术体系不断完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方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文宏认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起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解决目前学科体系不健全、学术体系不完善、话语体系不到位的问题,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龚云表示,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界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谈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柯平表示,“三大体系”建设是基于我国的现实提出来的,明确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形成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三大体系”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增强学科自信、学术自信、话语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三大体系”建设也为高校社科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将大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三大体系”建设鼓舞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胆创新,引领着哲学社会科学向未来迈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提出,“三大体系”建设体现了我国根据自身问题思考学术研究,标志着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从跟跑、学习、模仿到自主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三大体系”建设。“三大体系”建设的提出,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相辅相成 互为基础

  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张文宏表示,学科体系是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建设的核心,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具体表现。 学科体系标志着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包括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两个基础任务。学科体系直接决定了学术体系的水平与话语体系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学术体系作为学科体系建设的核心,其主要的职能是立足实际,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观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提高全民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表现在预测与解释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社会经济事件、影响国家重大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出台与完善。

  在柯平看来,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面向世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建设面向国际又具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话语体系是学术传播的基本功能,建设面向全球又具有中国自信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话语传播的基本要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三大体系’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龚云认为,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保障,话语体系是反映形式。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健全学科体系。要把作为指导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做大做强,把基础学科做扎实,巩固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冷门学科。要让学术体系围绕学科体系展开,并通过话语体系的创新呈现出来。

  建设成就突出

  谈到近三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柯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 彻底纠正了过去哲学社会科学界简单照搬国外学科体系、片面追求西方学术体系、以发达国家的学派和学者观点为话语标准等错误倾向,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了明确的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学术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二, 哲学社会科学界取得了许多既有理论高度又能指导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深入实践,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不断开展社会服务。第三, “三大体系”建设全面铺开,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在形成。学科体系在方位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展开新的格局,学术体系在领域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话语体系在要素上有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和现代风格。

  韩震表示,我们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也初步具备了自己的话语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成就也非常显著。学术研究的深度、新颖度、创造力越来越强。学术自觉、学术自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彰显独立性、自主性。

  张文宏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用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不断繁荣发展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 今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将继续在“三大体系”建设的指引下创造新辉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