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雄安大计”跃然纸上 “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2019-01-19 02:02:59 信息来源:光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雄安大计”跃然纸上 “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解读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得批复的消息日前向社会公布。这部规划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制完成,描绘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图景,凸显了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决心,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蓝图绘就

——千年大计只争朝夕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河北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根据中央批复精神和《规划纲要》,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总体规划》共分为14章、58节,包括总体要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国土空间优化与管控、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新区风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之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发展之城、创建数字智能之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实施等内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介绍说,与今年4月份公布的《规划纲要》相比,《总体规划》在《规划纲要》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深化细化规划内容,增加了4章、22节。

“《总体规划》编制贯穿了新区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殷会良说,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国内200多个规划设计机构和科研院所参与其中,在推进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强综合统筹协调,真正做到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的批复是雄安新区全面启动建设的序曲。

工匠精神

——国家大事必作于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当天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新县主持召开了一场小型座谈会。总书记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一个裁缝不会拿起布料就剪裁,而是先要审视布料,构思设计。雕塑家的第一原则,是尊重雕刻材料的特性,是树根就尊重树根的特性,是玉石就尊重玉石的特性来创作,否则他创作的艺术品就会打折扣。”

“同样,土地的价值和它蕴藏的特性是自然赋予的,林子是林子,河流是河流,草地是草地。”他说,“让人的体验最大化,就要用最恰当的规划设计来对待每一寸土地。”

为了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多部门、多专业协同推进《总体规划》编制本身就树起一个标杆,成为新时代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典范。专家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呈现以下5个特点:

——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充分融合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乡开发建设等方方面面,综合协调、统筹兼顾,形成一张统一的蓝图。

——多项支撑。《总体规划》要想立得住,需要一系列专项规划支撑。在《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同步推进专项规划编制,每个专项规划都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各专项规划编制之间的横向协调、相互协同。

——多层叠合。规划需要从总体层面、分区层面、详细层面分层次逐渐深入,不同层次的规划是互相叠合、相互衔接的。起步区、外围五组团的控制性规划是同步开展编制的。

——多部门协同。新区规划编制从零开始,短时间内要迅速摸清现状底数,理清规划思路,国土、交通、环保、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能源、电力、铁路等企业共同参与、互相协调,使《总体规划》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划方案。

——多维考量。雄安新区要打造新时代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高质量不是用单一经济维度来衡量的,还要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价值等。例如,有的城市把一块土地高价卖掉建高楼,经济效益有了,但可能使城市的景观价值或生态效益大打折扣,在雄安新区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多维考量价值取向下,雄安新区既保证公共服务的品质,又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有充分接触。杨保军说:“雄安新区寻求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国传统智慧。”

规划引领

——“雄安质量”跃然纸上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高质量发展是关于人的事情,从幸福感到空间体验,能否营造高品质的空间,也就是能不能吸引人、留住人、留住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说。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需要高质量的规划。为解决“步行难、骑车挤、坐车慢、开车堵、停车乱”等交通问题,《总体规划》从交通政策制定、出行行为引导、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设计和实施管控。

雄安新区在交通政策方面规定,起步区机动车出行80%是公交车,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朱子瑜说:“在以往城市的同类型规划中,写‘保障公交’的很少,一般是‘鼓励公交’。而鼓励公交与限制私家车博弈的时候,往往是私家车胜出。”

未来雄安新区城市街道空间,将提高慢行和景观断面占比,按照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的优先次序进行路权分配。

在公共服务配置方面,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将实现从供给不足到优质均等,发展成为全龄友好型城市,满足每一个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为避免房价高企,雄安新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机制,严控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雄安新区不会到处高楼林立,不管高楼还是低楼,将处处是景观,实现城景融合。”朱子瑜说。

“高质量发展是相对过去高速度发展而言的。高速度靠的是资源消耗换来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杨保军说,“雄安新区要靠创新,包含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生态是前提。首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是高质量的,是优先发展的,要营造适合生物生境的生态系统,打造70%的蓝绿空间正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创新是第一动力。雄安新区发展主要靠创新驱动。《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创新发展之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民生是根本。雄安新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全球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文化是灵魂。不同城市,文化气质不同。产业迭代是很快的,但是文化的传承是持续的,包括文化空间、文化精神,都是可以传下去的。所以,无论哪个朝代,当登上岳阳楼的时候,人们总能够浮现出“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感慨,这就是文化精神的传承。

——特色是表征。城市要有魅力、有特色才能吸引人。雄安新区一定是一个人性化尺度的城市,不会有奇奇怪怪的建筑,建筑会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具有中华风范。

号角吹响

——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总体规划》确立了雄安新区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

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建设;部分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起步建设,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和区域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雄安新区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体规划》还明确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重点:重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积极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

保持历史耐心

——一张蓝图干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一张蓝图干到底,很多人会关注这是哪张蓝图,什么蓝图,但其实这是一套思路,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朱子瑜说,“这个体系上下贯通,纵向到底,多规合一,横向到边,杜绝城市建设中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翻烧饼’现象。”

专家认为,要落实好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就要坚持系统思维,保护好生态、利用好资源、规划好功能、布局好空间、管理好建设、服务好运营,是一整套体系。只有这样落实规划,才能留下宝贵遗产而不是遗憾。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完善规划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做好与周边区域规划衔接,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促进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新华社石家庄1月17日电 记者孙杰、曹国厂、高博、安蓓、齐雷杰、许苏培)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8日 04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