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嫦娥四号再自述:第一“站”的秘密

2019-01-08 00:17:04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嫦娥四号着陆器热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我是嫦娥四号,还记得我吧,20多天前,我从地球出发,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之旅。当时,我留下一封自述信,一吐奔月之志。(详见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0日4 版《嫦娥四号自述:我走过最长的桥,是你的“鹊桥”》)

如今,经过一次奇妙而又充满勇气的地月间穿梭后,我成功 “站”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放眼望去,空旷寂寥,这可是一片人类还未曾到达过的土地。

从距离月面几十公里的高度到最终着陆月面,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不恐高,不怕黑,但也害怕着陆瞬间的巨大冲击力,万一给“闪了腰”呢——而且,我体型巨大,体重超过1吨,摔倒了可就很难再站起来。

好在,我的“师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给我设计了两个法宝。一个是我身上背的反推发动机,另一个就是给我装了4条强健有力的“腿”,能否经受住那最后的“一落”,它们很关键。

我这4条腿,学名叫“着陆缓冲机构”。单从名字看,或许就能猜到它们可以利用缓冲功能,将我在着陆月面的瞬间所产生的冲击有效吸收,以防着陆冲击对我的身体和身上安装的重要仪器设备造成伤害。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师父”还在我的腿里配备了两个秘密武器。第一个是大脚掌——这是我和月球表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它长得可和你们人类的脚掌完全不同,圆形,像脸盆,大小则是普通人脚长的两倍。

“师父”说,之所以把我的脚设计成盆状,就是为了防止我在着陆月面时摔倒。

大脚掌外观简单,内部构造却十分复杂。“师父”们在脚掌里塞了一些长得像蜂窝状的材料,还埋藏着一个长相特殊的金属结构,如同足弓,可有效分散冲击力。

至于第二个秘密武器,就是主腿和副腿。是的,我的4条腿,每一条还都包含1条主腿和2条副腿,各有分工,各司其责。

着陆前,副腿推着主腿向外侧展开,锁定在规定角度;主腿负责在着陆时安全支撑、吸收冲击力,这是我身体主要的支撑结构,副腿也会辅助主腿缓冲巨大的冲击力,让我落得更稳定。

远远看去,我的腿又细又长,似乎弱不禁风,但其实它们相当强壮。主腿和副腿的外壳被设计成又长又薄的圆筒,采用了强度极高的铝合金材料,其中还填充有缓冲蜂窝材料。

“师父”说,月球很远,火箭带我飞天,对我的体重有着严格要求,如此设计,既减轻了整体重量,又保证了腿的强壮,两全其美。

当然,作为嫦娥家族一员的我,可不想为了一些数据达标,而牺牲美貌,长个“罗圈腿”或者“长短腿”。“师父”说,我这两种腿的尺寸,都有着很高的精度要求,他们为了给我打造又直又等长的腿,一方面设计了辅助加工的装夹工具,另一方面精选了专用加工刀具,甚至连放置圆筒的小车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师父”还说,为了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在前期试验中,他们先后加工了约6000件规格各异的缓冲蜂窝;在材料的加工阶段,也先后尝试了电火花、线切割、冲压加工等多种加工方法。

这些就是我第一个“站”在月球背面的秘密——多亏了我那些腿,还有那些“师父”。

静,出奇地静,浩瀚宇宙,太阳系一隅,月背之上,现在只有我和月球车玉兔二号在这里。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等着我俩去探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