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高端论坛在北外举行
2018-12-26 00:18:51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曾繁华)12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共同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历程,总结成就与经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外语教育的奋进蓝图。
论坛同时发布了《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一书。
论坛现场。外研社供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一次全景回顾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经验、突破以及展望蓬勃前景的大会,意义重大。
“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国家培养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王定华表示,展望未来,中国外语教育大有可为,必将建功立业,绽放芳华,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外研社供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在主题报告中聚焦北外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与如何服务国家战略这一主题。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外语教育改革和外语院校的建设。4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坚守初心,将外语教育改革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彭龙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外将再度出发,坚定信仰,推动中国外语教育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外研社供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教授介绍了和王定华教授共同主编的《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一书。他指出,《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从重大意义、发展历程、政策分析、重要举措、巨大成就、突出贡献、基本经验和走进新时代等方面全景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他表示,外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方能担负时代之责,发出时代之声,回应时代之问,培养时代新人。同时,曾天山对外语教育专家前辈给予该书的支持,主编王定华教授、课题组成员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倾力投入,以及外研社为书籍出版的付出表示了感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教授。外研社供图
《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外研社供图
在论坛“历史镜鉴”环节,六位中国外语教育40年发展、蓬勃和飞跃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分享了他们在这一段峥嵘岁月中亲历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外研社供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指出,中国的外语教育要为国家的两大国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服务。中国外语教育在这两个伟大目标的实现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外语水平,同时培养大量合格的外语人才。
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外研社供图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动情回顾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举措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推动作用;通过追忆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专业体系及内涵的演变,他回应了如何看待当下外语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和质疑。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外研社供图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表示:首先,要学会主动“调适”,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其次,要掌握外语教育发展态势,顺势而为,保持生机;第三,要兼容平衡外语专业的工具性和学科性,不能偏废;第四,外语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跨文化意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外研社供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认真学习西方理论;乘政策春风继续学习并勇于实践西方理论;提高创新意识、奋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她表示,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仍旧任重道远,外语教育界同仁应主动肩负责任和使命,推动中国应用语言学迈上新台阶。
国家开放大学刘黛琳教授。外研社供图
国家开放大学刘黛琳教授表示,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史上,远程开放教育功不可没。站在新起点,远程开放教育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信息技术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将会引发高等外语教育的巨大变革。此外,刘黛琳还回顾了我国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的发展变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名誉社长李朋义编审。外研社供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名誉社长李朋义编审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外研社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概括了外研社的发展经验:一是外研社的成立及其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外研社40年来的改革成就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是外语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外研社发展的根本源泉,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促进了外研社的发展,外语教育的普及提高为外研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力量的源泉。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外研社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在论坛“未来愿景”环节,八个不同语种的十位教指委专家分别就各自专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耕耘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思路、使命和愿景做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表示,外语类专业具备学科性及人文性,高级语言能力包含了思辨能力,也必然包含深厚的人文素养;公共英语则需在凸显工具性的基础上兼具人文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代表大学外语教指委发言时指出,大学外语教学的初心是“两个服务”,即服务国家政策与服务人才培养,在未来发展中,大学外语教学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认为,在中国高校开始进入大类招生的时代,英语类专业如何展现专业特色,推出什么样的课程,是其真正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表示,日语专业要落实好《国标》,结合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多样化日语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贾文键教授表示,德语专业与外研社应合作努力推进教材建设、开发新经典系列德语教材,要在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德语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表示,西语专业在构建符合中国特点西班牙语教学体系方面做出了多方努力。展望未来,陆教授认为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也面临着师资规模和课程设置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姜景奎教授表示,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目前非通用语种发展前景非常好,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增加。
教育部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援引北大、北外、北语等高校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例子,指出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交流的受益者。
教育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宁琦教授提出,要做好学科调研,抓好《国标》以及专业内涵建设,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抓好教材编写和使用,以及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等工作。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荣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构建的,要让学生学会讲述中国故事。傅教授还提出,各语种专业的发展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呼吁全国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联合起来,为下一个40年发展加油助力。
论坛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主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外研社供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总编辑在大会致闭幕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是“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国内外语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推动者、贡献者与见证者群贤毕至,庆贺40年的辉煌,展望未来的再出发,意义非凡。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外研社建社40周年,外研社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在过去的39年中,外研社始终坚守“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使命,在未来发展中,外研社将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乘着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发展之风,与外语界专家学者共济外语教育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