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广西:双语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2018-12-13 06:01: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宁12月12日电(记者潘强、胡佳丽)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广西高度重视保护包括壮语在内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通过双语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双语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习普通话和现代知识,还能有效传承丰富的本民族文化。”广西河池壮语教师韦松昊说。

  双语的课堂

  午读时刻,与当地的很多小学一样,庆乐小学响起琅琅书声。不同的是,这是壮语读书声。庆乐小学位于广西武鸣,1981年成为广西首批壮汉双语实验学校,目前有330多名学生接受壮汉双语教学。据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介绍,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已形成学前教育、中小学各学段以及高等学校有机衔接的完整体系,有37个县(市、区)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工作,壮汉双语学校269所,在校学生总数14万多人。

  除了保护壮语,广西正在对京语、毛南语等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进行保护。京族是一个只有2万多人的人口较少民族,生活在广西东兴沿海一带。当地为了传承京族语言,在京族中小学开设了“京汉双语”课程。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说,经过多方努力,京族“喃文”已得到有效保护,越来越多的京族青少年能熟练读写京语。

  此外,全自治区共有35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了民族语言节目。

  语言的力量

  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53岁的红瑶妇女潘继凤说:“以前不会说普通话,出门坐车看不懂从哪里出发、要到达哪里,曾让我无助到流泪。”经过夜校扫盲培训班学习,如今潘继凤的汉语已经读写自如,曾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识字女状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普通话。数据显示,广西普通话普及率达84%。不会说普通话的大多是老人,大部分年轻人都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交流,到其他地方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方便,也能够接待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游客。

  “学会普通话,相当于掌握了一门脱贫的本事。”潘继凤说,黄洛瑶寨每年接待游客四五十万人次,每户人家仅旅游门票分红就在1万元以上。在越来越兴旺的乡村旅游业带动下,潘继凤还自学英语,几次获评当地的“学习之星”。

  “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促进了当地发展,为少数民族与外界沟通交流提供支撑,但也给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带来了不小挑战。”68岁的武鸣区文化馆原馆长黄天恒说。每周从城区赶到12公里外的庆乐小学传授壮语山歌等文化知识,是他退休后的生活常态。

  文化的载体

  “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庆乐小学艺术团把壮语山歌唱到全国各地,甚至有学生唱到了法国巴黎。”庆乐小学校长黄彦安盘点学生成就时感慨,“这些机会对于一所村级小学来说是很难得的。”

  曾就读于庆乐小学的黄彦安2003年回母校任教至今。在他的回忆里,上个世纪80年代推行夜校扫盲培训班时,村中的男女老少争相来学习。“在学文化的同时也学习气象和耕种知识,很多知识可以直接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只有语言,没有统一、合法的文字。1957年,国务院批准《壮文方案》。1982年,广西确立采取26个拉丁字母形式来记录和书写壮文,使《壮文方案》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2018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正式实施,加快了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壮文方案》实施60多年来,壮语文在广西得到长足的发展、广泛的认同和运用,走上了壮汉双语和谐发展之路。如今,籍贯为广西的中国人身份证上印有壮文,公交车、学校、行政机构牌匾等地方,壮文也随处可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