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论持久战》:指引抗战胜利的灯塔

2018-11-30 21:29:10 信息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巍巍宝塔山,悠悠延河水。初冬的延安在微寒中肃立。80年前,在陕西省延安市凤凰山脚下一孔普通的窑洞里,一本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小册子”——《论持久战》孕育而生,进而对全国的抗战局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已经过去80年,历史的记忆却从未模糊。在延安大学,该校政法学院副教授、陕甘宁边区史研究学者雷小倩向记者回顾起《论持久战》的时代背景与形成过程。

《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其间,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随着战局的起伏,“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甚嚣尘上。为了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国人的必胜决心,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以来的经验进行总结性解释,以回应世人关切。

雷小倩告诉记者,“持久战”这一战略观念并非灵光一闪的天外来物。早在《论持久战》一文发表前,“持久战”的思想观点已经在我党主要领导人的头脑中反复斟酌酝酿、深化发展。1936年7月,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就已提出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等一系列具体战略问题。此外、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也在文章、谈话中初步提出了进行“持久战”的问题。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雷小倩说。

在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记者探访了毛泽东曾居住过的石窑洞——吴家窑院:一张开裂的木方桌,一把掉漆的木靠椅、一只熏黑的木炭火盆外加一排吱吱作响的木书架,这便是毛泽东当年撰写《论持久战》时的办公设备。

“1938年暮春,北方的天气虽然已经转暖,但陕北的窑洞里依然阴冷。木炭火将窑洞烘烤得温暖又舒适。为了批驳‘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回答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毛泽东开始撰写酝酿已久、建立在科学判断和分析之上的雄文《论持久战》。”讲解员高子涵清脆的嗓音将时光拉回到80年前的凤凰山下,一代伟人焚膏继晷、秉笔直书的夜晚。

根据毛泽东当时的警卫员翟作军的回忆文献资料显示,为了撰写《论持久战》一文,毛泽东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精心拟定撰稿提纲。开始撰稿后,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实在太累太困时,就让警卫人员打盆水洗洗脸,到院子里转一转,在躺椅上闭目养会儿神,然后接着写作。有一次,毛泽东写作入了神,炭火盆把鞋子烤焦了却浑然不知,直到满屋弥漫着焦煳气味才被警卫员发现。这样经过8天9夜的艰苦写作,《论持久战》初稿最终得以完成。

据雷小倩介绍,《论持久战》全文5万余字,共计约120个自然段,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彻底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并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一经刊出就以强大的说服力及时回答了抗日军民头脑里的种种问题。在根据地、国统区乃至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将《论持久战》的思想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更结合战例在该书的书眉上留下许多批注。”

“《论持久战》以超拔的哲学思维将‘持久战’这一军事概念理论化、系统化、具体化、实践化,它批驳了错误论调,坚定了中国民众的抗战信心,是指导抗战胜利的有力思想武器。其中,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的相关论断至今读来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雷小倩说。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 03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