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最严“禁补令”来了!治理校外培训 功夫也应在校内

2018-11-27 20:28:16 信息来源:央视财经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各地尽快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针对各地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最严“禁补令”,能否禁得了校外培训乱象?校外培训健康发展,校内教学如何提升?11月2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和财经评论员万喆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最严“禁补令” “禁”的是什么?

杨宏山:“禁补令”意在促进规范化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大中城市由于具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家长想追逐这样的教育资源,所以相应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发展起来了。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需求,实际上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仍然不是很均衡的,所以说家长在追逐这样的资源,使得这个市场迅速发展并且膨胀得很厉害。现在出台“禁补令”,就是想促进校外培训规范化的发展。今天的问题是,校外培训,尤其超前培训、超纲培训,会干扰正常的课内教学。

管理的目的不是取缔而是促进更好的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促使这个机构既能满足家庭的需要,又不影响义务教育正常的教学,实际上这是这个政策本身的目的所在。

治理校外培训功夫也应在校内?

杨宏山:校外培训具有刚性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包括政府是不是在财政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发一些互联网上的义务教育资源,能够更大范围覆盖到广大城乡中小学生。

如果校内教育本身这个工作做得不足,校外培训这一块,今天仅靠通过明令禁制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实际上难度还是很大的。

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不允许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进行考试筛选,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实际上仍然有变通性的做法。一方面我们的义务教育资源,今天过度集聚、不够均衡,在这方面我们要改进;第二方面,针对今天这样一个现象,公立教育也要开发相应的资源,满足家庭在教育上的一些刚性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在校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对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

万喆:禁“补”要先知道“虚”在哪儿

财经评论员万喆:“禁补令”首先要知道“虚”在哪,之所以这么多人都要去补,证明大家觉得自己很“虚”。就像平时有些人要吃补药一样,我们要禁掉的只能是乱服药、乱补药的那些人,但如果确实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真的有“虚”的成分,光靠禁,这些是禁不掉的。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确实需要去学习一些课程,而这也是很普遍的状况,那就说明,我们需要在整个教育基础的制度上,包括教学大纲以及遴选制度上都要做出改革。

杨宏山: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校内、校外两手抓,从政府教育部门来说关键是需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发展,现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少,同时大家又都在争夺这样的资源,所以通过校外来弥补。我觉得一方面要把校外培训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校内布局。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最严“禁补令”来了!治理校外培训,功夫也应在校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