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推动开放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2018-11-23 00:49:2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日前,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科学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提出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的主张,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宣布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将采取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意志。我们应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用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随着11月1日新一轮降税措施实施,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超出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比去年提升30多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不久前在上海成功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这一盛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成交额达到578亿美元。45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虽然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不断挑起贸易摩擦,但仍然有近180家美国企业前来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敞开市场大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世界各国企业纷纷涌向中国大市场。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逆全球化不得人心。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40年改革开放历程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同志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同志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一是激发进口潜力。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二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在金融业、服务业、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开放,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三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四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五是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此外,还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重大举措充分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自己,而且造福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持续扩大开放中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在对外开放中,参与国际交换的不仅是商品,而且包括大量中间产品以及连带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引入各种国际生产要素、各类创新成果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促进国内企业“干中学”,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寻求国际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激发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巨大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在改革开放之初,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由从事“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的。经过40年发展,这些企业经营范围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出口向一般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跨境电商贸易进出口转变,产生了产业集群、知识和资本要素集聚、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内外人才交流加快、人力资本开发程度加深、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衍生效应,大大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环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并且开始形成内生性创新生态链,优化了我国供给体系结构,提升了供给体系质量。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过程,也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对外开放的助力下,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的旅游市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立己达人、共谋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较高贡献率,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5年前,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促进各国各地区互联互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拓展新的增长空间。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中国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但发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观;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这些情况说明,西方国家主导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没有解决好公平公正、包容普惠等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就应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正确方向,探索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思路。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的五点主张: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为此,应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应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致力于加强发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应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应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引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应坚定开放合作的信心,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当今时代,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当今时代,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应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吸收外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开放,必将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