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好山水成巴马群众致富“长流水”

2018-11-19 23:52:11 信息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山峰秀丽、河流蜿蜒、生态优美、风情多姿……初冬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带着爸妈去巴马”,正成为越来越多养生游客的向往。

作为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健康养生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巴马助推脱贫攻坚带来了契机。

“旅游被称为‘无烟工业’,最能普惠大众民生。”河池市委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军说,巴马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范围。在东山、西山两个贫困人口集聚的乡镇,规划建设民族风情游览区、红色旅游景区、生态观光景区;在盘阳河流域村屯,规划发展农家旅馆、休闲养生、农家乐等健康养生产业。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那桃乡平林村,外出经商致富的邓氏兄弟,回到村里带领村民开发乡村旅游,打造别具一格的新农村。

“巴马神奇的长寿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邓氏兄弟告诉记者,仅核心景区的农家旅馆,日接待游客就达100人次以上,经营农户每年轻松增收万元。

“景区+能人+农户”,邓氏兄弟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吸纳8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1人,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还有4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每户除一人在景区务工领取工资外,2017年还获得分红6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巴马优势得天独厚。在原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派驻的第一书记带领下,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合作社按贷款入股合作经营资金8%的比例作为保底分红,让贫困户成为股东。

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通过床位经营承包、劳务服务、特产销售、土地流转等渠道,积极探索旅游脱贫新路,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坡纳屯先后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村”、中国特色乡村、广西四星级旅游区等。“以前住旧砖瓦房,现在住上漂亮的楼房,搞起农家乐,生活红火起来。”村民黄永恒说。

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旅游扶贫带动了巴马各乡镇建设特色农家旅馆,许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巴马因势利导,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脱贫。

“绿色是巴马的底色,生态、空气和天然水是巴马的生命。”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蓝海洲说。巴马结合实际,重点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扶贫格局,深入探索旅游带动脱贫模式,努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的“绿色工业”。

“巴马给我一滴水,我还巴马一世界。”8年前,一位来巴马投资的企业家讲出这句话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几年间,其公司生产的矿泉水销售额从100多万元升至3亿多元,远销各国。如今在巴马,仅饮用水就有5个广西著名商标,其中4家企业年产值在亿元以上。

巴马山水独特,处处是宝。从天然饮用水到山茶油,从香猪到火麻……巴马以长寿食品加工产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生态型工业,以长寿健康产业为主导发展绿色GDP,推进工业逐渐转型升级。

“巴马牢牢坚守环保红线,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持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王军说,保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就是不断提升巴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得越好,发展得越好,巴马的发展就越有前景。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9日 02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