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 内陆平原构筑开放新高地

2018-11-18 18:56: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成都 内陆平原构筑开放新高地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这些天,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特别忙碌。“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动物试验,实现1亿元A轮融资,预计2019年上市。”李耀感慨,公司发展顺利,与成都的一条直飞国际航线开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成都和美国硅谷相隔上万公里,如今已是‘天涯若比邻’,这也是当初选择落户成都的重要因素。”李耀说。

  成都抢抓“一带一路”和四川“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机遇,确立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新目标,内陆平原正构筑起开放新高地。

  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创新

  成都,在中国的版图上位于西部,而在西部区域里,它又位于东部。与此同时,成都又是四川盆地的“盆底”。突破“盆地束缚”,成都人从不懈怠。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在新一轮开放中响亮提出,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

  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对比世界一流城市找差距,成都针对顽疾抓治理,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发展。

  从北京到成都办理网约车资质的韩正杰,没想到短短一天时间就搞定了所有手续。韩正杰的意外惊喜,源于成都试点的“首证通”改革:以“首证”作为审批办理“后证”的依据,打通部门壁垒,市场主体不再需要重复提交材料、来回多个部门跑,高效便捷。

  录入本地财政、税务、工商、社保等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资金信息后,随时可梳理出财政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四川自贸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汇集5000多家执行财政预算单位的大数据监控平台。“依托大数据平台,对(财政)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等实现全覆盖,审计更加精准、高效、便捷。”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监察审计局审计室主任李丹丹介绍。

  聚焦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监管服务、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集聚创新五大领域,成都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出台产业新政50条,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政策配套体系;成立金融仲裁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人才新政,聚集56所高校、6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3家创新创业载体、近500万各类人才,创新创造资源加速集聚……

  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

  80后的仲俊斓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了——他从2013年4月开始驾驶成都—罗兹中欧班列(蓉欧快铁),5年来班列从最初的一个月3趟增加到现在的一天3趟,“时速从10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成都到波兰罗兹的时间从18天缩短到12天。”

  蓉欧快铁,已成为成都联通世界的纽带。通过蓉欧快铁,成都市温江区的花木产品销往荷兰、意大利、土耳其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创新物流服务,改良集装箱,客户在家里就能用手机电脑随时远程调控集装箱里的温度和通风设备。花木到达欧洲,无需二次培育,就可以直接上市销售。

  成都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106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达全球,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4980万人次,成为国内航空第四城,迈入世界机场30强。天府新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国内第三座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5亿人次;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率先突破2100列,稳居全国中欧班列第一,已成为联接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的泛欧泛亚重要铁路枢纽。

  大开放推动成都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从成都市中心沿成雅高速行驶约40分钟,大大的“博世”标牌下,一片银灰色的标准化厂房十分醒目,这便是按照德国博世全球标准建设的合作生产基地。“两年前,为扩大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对蓉欧铁路运行的可行性做了市场调查,决定扎根成都,把成都厂房作为我们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厂长杨启明说。

  以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支撑,中德、中法、中韩、中意等合作园区相继在成都落户。全市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667家,累计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约780亿美元,居于中西部前列,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80余家。成都已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

  塑造鲜明的世界城市标识

  近年来,成都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力塑造鲜明的国际标识,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今年春节期间,成都8支文化艺术展演队伍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走进美国、英国、韩国、黎巴嫩、土耳其、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文艺演出、美食品鉴、非遗展示及大型灯展等形式,向当地民众和各国游客集中展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还高标准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正在成为成都显著的国际标识,成为世界认识成都、感知成都的重要窗口。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这些聚集众多国际友人的会议上,“成都美食展示体验活动”给前来参会的外国嘉宾带来“惊艳的成都味道”。成都市提出打造“全球川菜四大中心”,建设全球川菜标准的制定中心、原辅料生产集散中心、文化交流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输出中心,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元级产业。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8日 04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