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挑战“死神”19年(最美基层干部)

2018-10-20 00:14:19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片

张保国拆弹,有个特点。

作为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平时端茶倒水、吃饭打球,张保国用的都是右手。但在拆除疑似爆炸物时,他却尽量换成左手。

“万一炸弹炸了,起码能保住常用手,不拖累家人。”张保国微笑着解释道。笑容背后,是他十九年如一日,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最前线,带着七级伤残向“死神”挑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人民平安。

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他一直是团队的第一排爆手,先后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0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20多个,鉴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1200余次。今年5月29日,他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每遇危险任务,他常会说“我的党龄最长,我先上”

常年在刀尖上跳舞,张保国的右手还是没能避免受伤。

2005年3月2日,张保国带着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当张保国在给媒体记者讲解销毁过程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快跑!”张保国大喊一声,用力推开身边的记者和同事,接着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火药堆瞬间蹿起了10多米高的大火,将他包围……这次事故,张保国全身有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

从这以后,张保国敬军礼的右手,再也不能完全伸直。

如此严重的烧伤,张保国却笑言自己很“幸运”:我们这个工作,就是和“死神”打交道,像我这种情况,已经算命大了。

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民警陈龙是张保国的徒弟,一直跟着他学习排爆技术。“在案件现场,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党龄最长,我先上’。”

排爆服重达40公斤,密不透风,普通人穿一会就会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即使穿着防爆服,也仅能保证1公斤炸药在3米外爆炸的基本防护。如果爆炸发生在3米内,就只能与死神赌博——赌自己的拆弹技术、赌炸弹的威力。

2008年8月6日晚上,两家客运公司因为商业竞争,一家公司采取了极端办法,将一个装有爆炸物的黑色塑料袋放在一辆即将由济南发往外地的长途客车上。当晚9点多,张保国和战友急忙赶到现场,还没等同事反应过来,他已经把排爆服套在身上。

大家都知道,谁穿上排爆服就意味着谁要与爆炸物零距离接触。面对同事多次请缨,张保国摇摇头,还是那句铮铮誓言:“我是排爆队长,我党龄最长,有任务我先上。”

新队员入列,他都会连问三个“你真的要干吗”

陈龙刚加入排爆队时, 张保国就严肃地问了他们几个新队员一连串的问题:“排爆不是简单地摧毁,作为一个专业排爆手,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你们真的要干吗?排爆不是万无一失的,受伤牺牲都有可能发生,你们真的要干吗?一旦发生爆炸,排爆服对人体的保护是有限的,你们知道那将意味着什么,你们真的要干吗?”

看着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个个凝重起来,张保国接着说:“排爆工作虽然危险,但是它更能体现一名警察的担当,更能体现一个男子汉的胆识,如果你们决定了,我以一名老党员的党性向你们保证,我会倾我所学,把你们带成真正的排爆手。我会像保护自己生命那样保护你们,有危险我第一个上!”

从警19年,张保国见证了中国公安排爆事业的长足进步。张保国转业后第一次执行排爆任务,只戴了顶从派出所借来的钢盔,找了床被子,小心翼翼地把爆炸可疑物包起来,用手捧着,稳稳地放到车上,运到郊外销毁。

时代在发展,犯罪分子制造危险爆炸品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周末时间,张保国经常跑到济南的几家电子科技市场,买各种最新的电子元器件回来研究。每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爆炸案件时,他都会第一时间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叫上同事一起分析用药成分、装置特点和作案手法。在张保国的影响下,排爆中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探讨氛围。

2016年,山东省某市发生一起爆炸案,张保国临危受命奔赴现场。张保国详细地了解了案件经过与爆炸装置情况,到专案组报到的时候,他已经摸清楚了爆炸装置的配方、分量,画出了爆炸装置的电路图,并提出了拆解方案。最终,爆炸物被成功处置。

今年已经54岁的张保国,希望能为国家带出更多排爆人才。希望他的队员能早日成长起来,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去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从容不迫地走出危机四伏的现场。

每当妻子劝他别干了,他总说“这活儿总得有人干”

英雄会害怕吗?

张保国说:“说实话,我第一次排爆的时候,手也颤,腿也软,心里充满了恐惧。”即便承受了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张保国回家却绝少提及自己的工作。

张保国的妻子李静说,自从保国转业到济南公安,电话随时会响,他不管在干什么,也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扔下手头的事就走。孩子大半夜发烧,他却有任务回不来;周末,他带着女儿去执行拆弹任务,把年幼的女儿锁在车里,差点哭晕过去……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李静和女儿都已经习以为常。

张保国受伤后,照顾儿子两天两夜的母亲,回家后一头栽倒在地上,从此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李静难以承受这样的重压,她哭过、闹过,想让张保国自此离开这个岗位。然而张保国却总是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排爆工作是危险,可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安全,我觉得我干警察的价值就在这里。”

李静渐渐明白,谁也劝不了张保国。“保国半夜出去执行任务,我都会跟着起来,一句话都不问,看着他出门,然后打开客厅的灯,坐在沙发上,等。”

从警19年,张保国一直认为排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但提到父母妻儿,这个汉子却潸然泪下,自觉亏欠他们太多。

“童年的时候,父亲辗转大西北、大西南修建核工业工程,常年都是在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的状态中度过的,每年只能回来探亲一次。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妹三个,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编炕席到深夜。面对如此清苦的生活,二老从没有一声抱怨,反而觉得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是那么光荣和自豪。”张保国说,这种经历就像一粒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

在部队里的那15年,更是教会了他忠诚、奉献、担当,“这些,都成为支撑我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排爆路上的强大力量。”张保国说。

在“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授奖仪式上,张保国胸前的奖章熠熠生辉。奖章背后,浓缩着生死之间逆向而行的惊险和坚守,更映照着一个普通生命对信仰和使命的追求。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9日 10 版)

 

原标题:挑战“死神”19年(最美基层干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