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58年的人生,32年的守岛

2018-09-15 01:29:28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矗立在黄海前哨的丰碑

  ——追记革命烈士、“时代楷模”王继才

  《党建》杂志记者 杨连元

  今年7月27日,“时代楷模”、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王继才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斯人已去,祖国海防前哨永远矗立一座丰碑。

  32年,开山岛上国旗高扬

  开山岛地处黄海前哨,扼守苏北沿海,距大陆12海里,战略位置重要。

  1939年,日军曾以开山岛为跳板,登陆灌云,北上攻打海州,南下侵犯盐城,屠杀我抗日军民1万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山岛列为一级军事禁区,部队官兵驻守岛上。1985年,守岛官兵撤防,江苏省军区在岛上设立哨所,选派民兵驻守。

  当时的开山岛,除了部队留下的营房和国防设施,无水无电,是一个光秃秃的孤岛。夏天阳光暴晒、蚊蝇肆虐;冬天冷风刺骨、海浪滔天。最难熬的还是孤独,“漫漫长夜盼天亮”。最初,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派出4批、10多个民兵驻守开山岛,最长的守了13天,最短的当天就跟船回来了。

  1986年7月3日这天,县人武部老政委王长杰点将:时任民兵营长、有高中学历的王继才上岛执勤,那一年他才26岁。王长杰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开山岛虽小,意义重大。守住开山岛,就守住了黄海大门;守住开山岛,就守住了沿海百姓安宁生活。你可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啊!”多少年过去,王继才一直记着这段话。

  王继才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因为担心丈夫在孤岛上的安危,毅然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也上了开山岛。那一年王仕花23岁,两人1983年结婚,有了大女儿王苏。

  王继才夫妻走上开山岛,32年光阴,1万多个清晨,风雨无阻,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人展开国旗,一人肃立敬礼,场面庄严肃穆。王仕花对记者说:“老王说过,升起五星红旗,就是新一天的开始;升起五星红旗,代表着开山岛是咱中国的土地!”

  在这个仅有0.013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岛上,除了凹凸不平的礁石,幽深潮湿的山洞,再就是一个个台阶了。人在岛上,除了坐在屋里,走一步都得上下台阶;可以活动的场地,加起来没有一个足球场大呢!几十年间,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处。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是开山岛最为明显的标志。可是,仅每天升旗降旗,夫妻俩就要攀登100多级台阶,相当于十几层楼高。从青年到壮年,天天如此,因长年爬高,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

  王仕花说,老王把国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30多年来,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200面国旗。为什么,就是因为岛上风大湿度大,国旗容易破损褪色。老王说,要让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永远鲜亮。有一年夏天,海上刮起台风,下起暴雨,他生怕国旗被刮跑,顶着风雨爬到山顶,把国旗降下来,揣在怀里。下山时一阵狂风刮来,他双脚踩空,接连滚下多级台阶,幸亏王仕花及时赶到,免于一难,而肋骨却摔断了两根。

  2012年元旦前夕,天安门国旗班把一套标准旗台、旗杆赠送给开山岛。旗台2米长、1.5米宽,旗杆6米高,不锈钢材质,同时送来的还有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新年第一天,王继才两口子眼含热泪升起这面五星红旗。

  “共产党员的责任重于泰山”

  “小小开山岛,钢铁第一哨,方圆百里一座礁,五星红旗映海角。”赞美开山岛的诗歌透着浪漫和惬意。

  可是,一旦置身于孤岛上,32年,每天重复“苦行僧”的生活,连一块姜、一根葱、一瓣蒜都要从岸上捎过来,恐怕是常人连想也不愿想的日子。再有,岛上没有饮用水,靠着一个水窖接存雨水。4年之前,岛上还没通电,自然也没有电视可看,只有收音机相伴每一天。赶上台风来了,巨浪滔天,渔船也不能出海了,没有米、没有菜,只能忍饥挨饿受冻。说起这样的日子,王继才之子王志国刻骨铭心:“我6岁那年冬天,台风连续刮了10多天,岛上的粮食和煤都用光了,我爸冒着风雨到海滩上去捡那些牡蛎,撬开壳扒出肉给我生吃。说真的,如果把牡蛎煮熟或烤熟了还是挺好吃的,可是吃生的却是又腥又臭,难以下咽。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连续好多天就吃生牡蛎,我撒的尿都是乳白色的。后来,台风走了,给养船来了,爸妈看着我吃米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都哭了!”

  1993年,守岛7年的王继才也产生了下岛的念头。为什么,就是因为儿子已经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再有,留在家里的大女儿,也快10岁了。夫妻俩一商量,找领导说说吧。到了岸上,听说县人武部老政委王长杰重病在身,王继才马上去了医院。还没等王继才说话呢,弥留之际的老政委就开口了:“你干得很好啊,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望,我走了也放心啦!”这明摆着是老政委的临终嘱托啊!王继才马上回应:“政委,您放心吧,我一定守好岛,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守下去,直到守不动为止,不辜负您的重托!”回到家里,王仕花还等着下岛的回音呢。王继才说:“让我怎么说啊,老政委那么信任我,我说不出口啊!”从那个时候起,王继才再没有动过下岛的心思。

  王仕花说:“有些人背后说过,老王何苦呢,这个岛又不是他们家的!我们听了只是一笑而已。随他们怎么说吧,人家有人家的活法儿,我们有我们的活法儿。”两人每天做的,除了升起五星红旗,然后开始巡逻,岛上各个角落都要转一遍,再就是观气象、护航标、看水文、写日志、查设施,一天下来还挺忙。

  身居孤岛,王继才却一直心系祖国的建设发展。他说过:“人与外界隔离了,心要时刻和国家连在一起。”他每天坚持收听时政新闻,收听各类专题节目,已经听坏了十几台收音机。夫妻俩把履行党员义务看得很重,每次下岛,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镇上交党费。2013年,执行战备任务,他俩5个月没有下岛。到了岸上,王继才找到镇党委组织委员说:“我们不能经常回来,先把三年的党费提前交了吧!”

  开山岛位置特殊,是出海进港必经之路。20世纪90年代,许多不法分子企图把开山岛当作走私、偷渡的“避风港”。一次,一个“蛇头”带着49名偷渡客来到开山岛,拿出10万块钱给王继才,希望在岛上停留一段时间,再借机偷渡日本。王继才断然拒绝,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蛇头”被抓获。1999年,无业游民孙某借开发旅游之名,想在岛上开办赌博、色情场所,王继才果断阻止。孙某看到事情败露,就带人上岛把王继才暴打一顿,又放火烧毁了哨所值班室。王继才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将孙某绳之以法。

  2006年,一个开发商看中开山岛的旅游价值,专程来找王继才,见面就拿出一把钞票,还答应让两个美女上岛陪他,只要王继才睁一眼闭一眼,把小岛偷偷给他来开发,挣钱两人分。这当然被王继才严词拒绝。有人对老王这样刚直不阿难以理解,王继才说:“我是一名党员,责任重于泰山,不仅要守住开山岛的安全,更要守住共产党员的底线!”

  留给家人的无价之宝

  在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镇有一个新建居民小区——“时代花园”,去年5月,王继才夫妻乔迁到这里。

  从几辈人住过的农村土屋搬进新居,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更何况大女儿王苏一家也住在楼上。这是王继才的长远考虑,儿子一家远在南京,身边有女儿女婿住着,也是老来有靠。王苏说,自从搬到新家,父亲回来过一两次,每次回来都高兴不已,看得出来,父亲很喜欢新家。可是,他同样放不下开山岛,每次回来就是住上一宿,然后又匆匆走了。

  的确,在王继才心里,再没有比守岛更重要的事情了。有人说,王继才一辈子就干了守岛这件事,王仕花一辈子就干了陪着丈夫守岛的事。其实,这也正是王继才未能了却的心结,他生前曾说过,为了守岛,让妻子吃了不少苦,让儿女受了很多孤单,也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包括亲哥哥去世时,他都没能到场,一直让侄子怨恨他。

  王继才的家庭并不宽裕,儿子考上大学,学费是向别人借的,家里盖房还欠了亲友几万块钱。他也有机会外出打工去挣钱。连儿子都说,我爸能吃苦,出去打工一定不比别人差。但是,在守岛责任和赚钱机会面前,他一次次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每年7月9日这天,王继才都要恭恭敬敬给妻子倒上一杯水,然后自己倒上一杯酒,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和愧疚。原来,1987年这一天是儿子王志国出生之日。眼看妻子预产期临近,强台风来了,他们无法下岛。那天,就要临产,王继才手足无措,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他抄起平时很少使用的步话机,联系岸上的燕尾港镇人武部长,在部长家属的电话指导下,他自己动手为妻子接生。也是万幸,孩子落地了,母子平安,王继才一时间悲喜交加,泪流满面。

  王继才给儿子取名为“志国”。他说:“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就是希望儿子当一名战士,心中有祖国,立志要报国!”

  实话说,很多年前,说起自己的父亲,儿女们并不是很理解。大女儿王苏一直留在岸上,由奶奶带大。到了弟弟妹妹该上学了,王继才夫妇又做出一个不近人情的决定,不让大女儿上学了,让孩子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从此,王苏失去读书的机会,在岸上带着弟弟妹妹,“既当爹也当妈”。

  王志国回忆,很多年前,父亲说过一句话,日子要一天一天过,你们也会一天一天长大,长大之后,你们也就明白了、理解了。果然,长大成人之后,孩子们开始理解父母了。7月27日晚上,父亲执勤时因病突然去世,整个灌云县的父老乡亲都震惊了。遗体告别时,到场的干部群众有数千人,江苏省委、连云港市委、省军区等各级领导都来了,很多人泣不成声。此时此刻,王志国的感受是:“我爸这辈子不容易啊,他这辈子值了!”

  王苏回忆说:“2012年,父母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2014年,他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5年,父亲去北京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那次从北京回来,他像过年一样高兴啊!父亲说过,我一辈子没给你们留下钱财,可是我给你们留下荣誉和精神。荣誉是党和国家对咱守岛人的嘉奖鼓励,精神是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毕生追求,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无价之宝!”

  王继才走了,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丰碑永驻,精神永存。

  (来源:2018年第9期《党建》杂志,原标题《矗立在黄海前哨的丰碑——追记革命烈士、“时代楷模”王继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