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体会之一

2018-07-16 23:21: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编者按:从本期起,《民生周刊》杂志推出系列文章,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体会。今天推出第一篇《牢记为人民谋幸福初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他走进村民家庭,访问城市社区,深入工厂车间,与老百姓拉家常,问饭菜价格质量,牵挂群众居住条件,关心居民休闲生活,等等,老百姓生活的“一枝一叶”,都是总书记牵挂于心的民生大事。

  最具实践价值的思想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的足迹,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谋对策,身体力行为全党表率,实践为人民谋幸福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具实践价值、闪耀着历史光辉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回答了新时代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全党推进民生建设的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追求。时刻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按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这一客观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推进,补齐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带领全体人民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扎根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尊重人民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中的主体地位,拜人民群众为师,问计于民,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激发民力,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做人民群众期盼的事,让群众满意、舒心、安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坚持把人民中心思想贯穿发展改革全过程,把群众赞不赞成、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民生工作的标准。

  民生梦与中国梦、民族复兴梦

  中国梦本质上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出现“民穷而国强”的国家,也没有国家贫弱而人民能够尊严生活、安居乐业的国度。国泰才能民安,民富国才能真强。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拥有美好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算真正实现。

  人民幸福的民生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要条件,中国梦、民族复兴梦是民生梦的根本保障。实现中国梦,从民生角度看,意味着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民族复兴梦,归根到底是个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成员。中国梦为每个追梦圆梦的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源头活水来自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人民。

  全面小康与两个一百年

  全面小康根本上就是民生指标。全面小康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领域、“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小康。在当前和今后,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今后几年,影响全面小康的短板在“民生”,解决发展不全面难题,就要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和改善问题,就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基本民生,建成让改革开放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不能落下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缩小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等差距,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现全面小康,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全面小康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二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贫困群众一起携手奔小康;三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在绿水青山之中、蓝天白云之下,自由畅快地呼吸。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将是一个承上启下、标志性历史节点。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更加扎实,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人民获得感更多更可持续、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强。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求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特色个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次的民生追求也将得以实现,将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将真正迎来有尊严更美好的体面生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社会发展基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心搞好民生建设,既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精神需求及价值实现支撑,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遇。民生投资不仅仅是投入更是产出,不仅引领发展方向,激发发展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需求,带来美好生活,还为党永续执政凝聚最坚固的民心民意、厚植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