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考生增加了,录取比例更高了 2018新趋向中看高考

2018-06-07 15:10:10 信息来源:光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考生增加了,录取比例更高了——

  2018 新趋向中看高考

  作者:柴龙、吴付平(中国教育在线高考研究中心主编)

  编者按

  2018高考今日开考。

  今年,首批00后登上高考竞技场;

  今年,由于职业院校并轨等因素,报名考生达到975万,比去年增加35万人,为近8年来考生最多的一年;

  今年,又有多个省份公布新高考方案,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只有文科、理科两种选择的局面被打破,学生选择权急剧扩大。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8年高招调查报告》,让我们透过数据、图表感知高考新变化、新趋向。

  1.录取比例不断上升基本解决升学矛盾

  高考报名人数迎来拐点,出国留学人数继续高涨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940万人,与2016年持平。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四年稳定在940万左右。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迎来再增长,创八年来新高。

  但从长远看,高考生源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与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均保持在797万人的水平上,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803万人,变化不大。目前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应该主要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地不断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的结果。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6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十余年新生儿长期低于1600万,在二孩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大涨131万,但是2017年下跌63余万,再次跌至1700万。

  与此同时,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

录取率稳中有升,多地创新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高考,普通本专科招生共761.5万人,全国高考实际录取率达到81.01%。各地高考录取比例不断上升,升学矛盾基本解决。

  河南省实际录取率持续走高

  2017年河南高考报名总人数为86.58万人,较2016年增加4.53万人,仍为全国第一。这也是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在六连跌后连续第三年大幅回升。

  作为曾经的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最低地区之一,近几年河南高考实际录取率持续走高。2016年实际录取率为85%,创历史纪录。2017年共计录取本专科新生72.85万人,实际录取率为84.14%,仍处于高位。

  山东省实际录取率总体在80%以上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7年山东共有68.32万人(含春季高考)参加高考,较2016年的70.99万人下降2.66万人。这是山东高考报名人数连涨四年之后首次回落。

  2011年以来山东高考实际录取率总体都在80%以上。2011年—2013年达到高点,随后回落,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山东高考录取总人数为58.04万人,高考实际录取率为84.95%,比2016年上升2.8个百分点。

  江苏省连续四年未完成招生计划

  2017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为33.01万人,较上年减少3万余人,这也是江苏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八年下降,相比2009年减少了21万余人。

  由于江苏高校数居全国第一位,2016年甚至出现了招生计划数多于报名人数的情况。

  2017年江苏高考招生计划总数为32.36万人,最终录取30.34万人,实际录取率91.91%,创历史新高,但仍有两万多招生计划未完成,这也是江苏连续第四年未完成招生计划。

  河北省连续三年实现高考报名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双增长

  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河北高考报名人数48.64万人,同比增长5.02万人,连续第三年回升。2017年河北高考本、专科实际录取考生40.12万人,实际录取人数首次突破40万大关,连续三年实现高考报名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双增长。

  2016年河北高考实际录取率首次突破90%,2017年超过91%。

  一方面河北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保持双增长,另一方面高招计划却连续五年未能完成。2017年全国共有1674所普通高校在河北省招生,共投放本、专科计划40.87万人,实际录取考生40.12万人,总体未完成额为7500人。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出现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实际录取比例虽然高低波动,但显然并非招生计划不足造成,更多的是因为考生放弃了升学的机会。

  2.自主招生规模稳定、竞争激烈

  作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自主招生扩大了科学选才的方式与渠道,使那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自主招生录取率处于低位

  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的增长,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根据阳光高考平台公示信息,2018年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众多一流大学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人数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因此在报名审核通过人数上升,各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自主招生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根据阳光高考平台公示信息,复旦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人数不超过155人,实际录取58人,与招生计划上限人数相差97人;浙江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人数不超过320人,实际录取166人,与招生计划人数上限相差154人;厦门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人数262人,实际录取127人,与招生计划上限人数相差135人。各学校明显对国家政策的执行都比较严格,基本控制在范围之内。

  大部分学生有参加自主招生意愿

  虽然自主招生竞争日益激烈,但因为考试难度的降低,分数区分度降低,绝大部分学生依然热衷参加自主招生。根据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中学生开展的自主招生调查,80%的学生表示将来有参加自主招生的打算。

  调查显示,自身综合能力较强以及某方面有特长,是促使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主要原因,这两部分学生占比达到60.38%。

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受高校青睐

  2011年,浙江开始在省属高校中尝试“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即把考生的会考成绩、高校对考生的测试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数后择优录取。这一招考模式最大可能照顾了传统高考,中学评价、高校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又有效补充了传统高考区分度降低的不足,受到高校青睐。

  2017年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除了40多所省内高校以外,还有8所省外及部属高校参加招生。这8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计划共计1554人。

  根据各校招生网站披露的信息,2017年,清华大学在浙江共录取150人,其中“三位一体”录取考生105人,占比达到7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在浙江计划招生115人,其中“三位一体”计划招生100人,占比达到86.95%。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在浙江计划招生41人,其中“三位一体”计划招生39人,占比达到95.12%。

  然而,考虑到具体实践的技术难度,这种模式大范围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

  3.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为高考改革全面推进探路

  2017年,新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成功落地,为下一步全面推进高考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2017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整,有效地解决了走班选课、考试频次以及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等问题。

  学生选择多样化,选传统文理科者仅占10%、17%

  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选择权,打破了以前只有文科、理科两种选择的限制。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科目的学生由63%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科目的由37%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与多样性。

浙江新高考改革措施改进后,物理选考者优势充分体现

  学生自主选科在展示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带来物理“遇冷”的问题。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17年高考,浙江29.13万高考生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选考人数只能以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作为基数)选考物理的人数为8.95万人,占比35%。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新高考选考中,2018届高三学生选考物理人数又出现下降。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数据,2018届高三学生,选考报名人数为25.5万余人,其中物理选考7.3万余人,占比不足30%。

  浙江新高考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根据2014年1400余所在浙江招生的高校专业选考要求,如果选考物理,91%的专业都不受限制,位居各科第一名,但因为物理学科的“投入产出比低”,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不及生物、化学,位居倒数第二。

  2017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浙江今后将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其中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数量为6.5万。即一旦物理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就启动保障机制,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

  为有效引导考生家长理智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初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教育部指引》)。5月初,浙江教育考试院下发通知,要求从2020年招生起,高校有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根据《教育部指引》确定,部分专业考生须同时符合2门或3门选考科目。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0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统计,在高校2020年拟在浙江招生的2.7万多个专业中,限物理一门科目的专业数占所有招生专业的比例为22.17%。而此前公布的《2017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中,该比例仅为3.9%。可见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显著增加。

  同时,相关部门也对赋分法进行研究并调整完善,以吸引考生报考物理等“投入产出比低”的学科,引导理智选择,全面成长。

  在以上综合措施的引导下,选考物理人数下降的现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也杜绝了类似现象在其他科目的出现。

  大部分考生放弃物理是因其“难度高、赋分低”,怕在录取时吃亏。而从2017年实际录取情况看,选考物理的考生不仅没吃亏,反而更具优势。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第一段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考生占59%。在985、211高校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4%,特别是选考物理考生本科录取率为72%,比不选考物理的考生高21个百分点。

四川内江,高考前三天,高三学子在教室内合影留念。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部分学生选科具有功利性,应尽快建立科学引导体制

  新高考改革,学生被赋予选择权,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但在实际的选择中,考生的选择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

  在中国教育在线开展的一项针对高中学生选科依据的多项选择中,依据学科成绩选科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69.99%,其次是依据兴趣和爱好选科的学生占比为61.47%,而依据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选科的学生占比为42.28%。

  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以获得更高的赋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中国教育在线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当目标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与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时,有67.1%的学生会按照自己的优势,去调整目标院校或专业。只有14.72%的学生会按照高校的要求,调整自己的选考科目。

  新高考倒逼高校有所为有所不为,特色高校逆袭,非优势专业招生压力大

  考试规则的改变导致了录取规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取消了批次,而且浙江新高考录取实行“专业+高校”的模式更强调专业特色。这一新的制度设计,有效打破了原来的高校的211、985等身份界限,给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提供了超越的机会。

  在浙江2017年第一段投档时,部分原“二本高校”跻身一段,其部分专业投档分数线甚至超过211、985高校。

  同理,新高考也给专科院校提供了这种超越的可能。在2017年浙江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少专科高校的部分专业投档线就超过了本科高校。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投出了532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制药设备应用技术专业投出了529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城轨通信宁波地铁订单班)投出了528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投出了523分,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法律事务专业投出了520分,均比浙江二段线高40分之多。

  新高考在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逆袭机会的同时,也给高水平大学某些优势不明显的专业敲响了警钟。

  2017年浙江高考录取中,部分原985、211高校的专业投档分数线出现了较大差距,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间最高投档线和最低投档线之间的分差高达60分。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分差65分;东北师范大学的专业分差61分;西南交通大学的专业分差55分;四川大学的专业分差49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专业分差45分。

  据部分高校历年录取数据统计显示,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在浙江招生专业录取线分差为36分(不分文理),2017年扩大到了55分(不分文理);四川大学2016年在浙江招生专业录取线分差为25分(不分文理),2017年扩大到了49分(不分文理)。

  【链接】

  浙江、上海、天津、山东赋分办法对比

浙江、上海、天津、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赋分图

  继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也于2017年9月启动了新高考改革。截至目前,山东、天津等地已经公布相关详细实施方案。

  关于赋分,各省市改革方案中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如图可以看到,山东省的赋分制度区分度显著增加。

  本版图表均由中国教育在线提供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7日 14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