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滋润燕赵 “效益”惠及各方

2018-06-02 22:32:26 信息来源: 经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河北沧州6月2日讯 调南水解北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河北省境内已开启了37座分水口,累计分水20多亿立方米。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北水厂示意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摄

  社会效益:提供稳定水源保障

  水是生命之本,优质的水源是民生的根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北省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据资料显示,到2020年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人口将达到2570万人左右,届时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优质长江水。

  “通水之后,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调入的南水浊度更低;另一个是硬度也比原来小得多。”河北省石家庄东北地表水厂化验室主任李布蕊说道。资料显示,目前,东北水厂每天产水量已经增加至15万立方米,担负着主城区近1/3供水任务。

  河北省沧州市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仅18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8%,且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为严重高氟病区之一。随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部建成通水,输水管道好像人体的一条条动脉,源源不断地向老百姓输送着新鲜的“生命血液”。从抽取地下苦咸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黄河水,再到如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部运行,沧州基本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七里河倒虹吸工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摄

  经济效益: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水是生产之要,水权就是发展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和空间。有力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

  河北省水务集团建管处副处长马建超表示,南水在保障生活用水、修复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和水生态环境,对促进河北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石家庄市大量使用南水北调水,再加上关停自备井,鼓励企业大量使用江水,少用地下水,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等措施,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已经有所遏制。根据监测,2017年底,地下水位已经有所回升。

滹沱河生态区一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摄

  生态效益:还给百姓清水绿岸

  水是生态之基,补水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北境内沿着太行山脉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清水走廊,为沿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千里江水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沿线河流“饥渴”状态,涵养了水源,补充了地下水,使这些区域河流重现生机,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经过几年的建设,‘滹沱河花海’已逐渐成为省会旅游的新亮点。其中滹沱河生态绿廊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副主任郑磊表示,南水每年给滹沱河提供生态水700万立方,已滹沱河的主要水源地,为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巨大的作用。

  南水北调不仅调来水,更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水北调让更多城市“看得见水”。“现在绿化越来越美,鸟类越来越多。看到目前的生态景观,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要继续把它建设好和守护好。”河北省水质监测中心科员夏勇说道。(年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