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民乐公益人“李杨冠宇:琴韵耀青春“筝”嵘报国志

2018-05-27 23:21:03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作为唯一一位中国籍演奏家受邀出席2018年巴黎时装周后,24岁的李杨冠宇把“筝情公益中国行”的首次课堂试讲选在了自己的老家——江苏徐州,本意是不忘根、莫忘本。

  徐州,钟灵毓秀的平原丘陵之上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华夏九州历史英雄卧虎藏龙;自古,水脉相依的兵家必争之地,淮海战役英烈长眠于此,忠魂永存。

  这座厚重深沉的城市生养了她。

李杨冠宇正在授课。本人供图

  李杨冠宇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同时也被业界评委中国最年轻的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习筝20年,她不仅揽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还把东方音乐之韵传播至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新加坡、奥地利、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参访德国,演出结束后,谢幕返场五次,观众对中华音乐的认知与欣赏超乎了她的想象。民族音乐漂洋过海,中华文化世界共荣,走得越远,内心深处的共鸣越是持久强烈,“中国人对本土音乐的态度应该是,有自信,爱传播。”

  这也是李杨冠宇此次投身文化教育事业的初衷。酝酿了许久,今年五月,她决定回归家乡,专门找琴厂制定了几十架没有广告标识露出的古筝,于母亲节来临的前一周,在家乡的10所小学开设古筝大师班,每节课参与的学生数量达到百余名,与家乡的孩子们共同为母亲献上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爱心礼物。

  “与其它的民乐相比,古筝的入门相对简单,几个单音就能演奏出很好听的曲子。”这是李杨冠宇教授过最小的学生,平均年龄不到10岁,没有任何乐器演奏基础。她不打算把培训班式的教育植入课堂,旨在让孩子们以体验感受为主,“民乐不是一项枯燥复杂的艺术,而是大众可以去感知、掌握的技艺,为个人魅力修养增分。”

  课堂上,除了更适合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古筝基础知识,李杨冠宇更倾向传播音乐相关的基础教学,例如如何读谱、利用情绪表达音乐,以及音乐礼仪等。

  “古筝有21根弦,音区可延伸四到五个八度,弦粗音低,弦细音高。”她出手撩动琴弦,随音律动,“低音,就像你们对父母藏在内心的爱,没有明确的表达。高音是情绪迸发。中音是正常的感情交流。”

李杨冠宇演出照。本人供图

  “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朋友们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此起彼伏,用情渐浓渐深。在李杨冠宇看来,音乐是个美丽的谜,触通灵魂。好的音乐一定是不一样的,应该能牵引出内心的东西,它隐喻着人的文化,地域的文化,所以,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4月份,“李杨冠宇筝情公益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家乡徐州举行。她在发言中表示,学有小成回家乡,希望通过此次公益之行,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话虽简短,但是却令父亲李思衡泪目。

  李思衡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曾题写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三峡备忘录》,以及《香港回归特别节目专题报道》等大型节目片头,并为北京奥运会题写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宣传词。祖上是书香门第,几代人都与教育事业结缘。所以,希望女儿继承文脉,三尺讲台授人以渔是他早就寄予厚望的事情。

  李杨冠宇的童年就是古筝。从4岁学习开始,母亲永远将练琴排在写作业之前,每天都要练六至八个小时,“写不完作业老师会说,所以我练琴不敢磨蹭,写作业更不敢磨蹭。”

  更有趣的是,母亲为了保证练琴质量,买了个摄像头放在琴头,时时刻刻“监督”女儿。与母亲在一起时,李杨冠宇很少能坐着,总被“揪”起来,站一会,要求保持身姿体型。

  枯燥、痛苦是肯定的,但是就这样被父母毫不松懈地敲敲打打,李杨冠宇一路捱着过来,“没想过放弃,因为没时间去想这些。”

“李杨冠宇筝情公益中国行”走进校园,李杨冠宇正在授课。本人供图

  四岁开始习筝,五岁时,应中国广播电视台的邀请,赴北京代表中国为外国友人演奏中国乐器?古筝。六岁时,与父亲一起应邀参加阿根廷总统访华的国事活动演奏.古筝经典作品。同年,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邀请,参与了“《环球新闻》对外交流活动”的演出,其演奏的筝乐,受到各国驻华使节的高度赞赏。

  父亲李思衡回忆,考中央音乐学院那年,除了睡觉,女儿的十个手指尖全部被胶布缠满,长时间的紧绷和血液不流通,手指全部破皮了。他知道很疼,但是不敢问。

  李思衡谈到女儿追求完美,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很受感动。“一门乐器学到研究生,凝聚了多少年家长和孩子的坚持。冠宇是幸运,我不能说她是最好,因为每个艺术生的背后否付出百倍的努力。”

  “从4岁练琴到现在,以前人家总问我学艺术以后能做什么。”李杨冠宇也很苦恼这个问题,竟有些哑口无言。“虽然古筝与钢琴在今天同样普及,但还很多民族乐器的发展难寻出路,“除了表演和做老师,很少有领域能涉足和接纳。

  谈起民乐的发展,她有更大的报复。事在人为,李杨冠宇相信,民乐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对民族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是古筝一个专业好了,整个民族乐器的发展就繁荣了,而是整个民族音乐生存的大环境好了,所有民乐专业都会好。“我希望今后,大家听到民乐艺术四个字,会由衷的赞叹,民乐艺术家,很棒,很有前景,我很喜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