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错那县勒乡:绿色茶叶成致富“金叶子”

2018-05-21 22:29:40 信息来源:央广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央广网山南5月19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在距离错那县城52公里的勒门巴民族乡,有着不同于县城的美丽景色。这里四周环山、海拔低、层峦叠翠、氧气充足,成了错那县的一张旅游新名片。今年24岁的格桑次仁穿着门巴族特色服装在山下的茶园中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茶叶。不一会儿,他身上背着的小筐已经装了不少色泽油亮的嫩芽。蓝天、白云、绿茶、流水和鲜艳的民族服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格桑次仁正在采茶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勒乡党总支书记李佳向记者介绍称,该乡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乡内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气候宜人,拥有森木扎等多处知名旅游景点。从上世纪70年代,勒乡开始了自己的茶叶种植历史。

勒乡的茶园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2011年8月15日,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成员100人,占全乡农牧民总人数的73.5%,今年24岁的格桑次仁和家人也加入了合作社。记者了解到,勒乡县有茶田面积共693亩,其中可采摘茶田210亩。合作社主要经营茶叶种植、清茶加工、嫩茶加工以及销售。截止目前,合作社共有生产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勒乡的茶叶产品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现有红茶、绿茶、砖茶、速溶茶等多个产品。李佳笑着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生长出的茶叶目前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

农民正在采茶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格桑次仁有些腼腆,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脸上总是挂着一抹羞涩的笑容,但是说到茶叶带给自己的好处时,他脸上的笑意加深了几分:“每天从早上九点半开始采茶,工作到下午六点。我已经干了4年了,采茶的手艺是向村里的老人们学习的。一天能比之前打工赚得多!”

农民正在采茶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记者了解到了一组数据,2016年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创收1153350元,其中粗茶创收1001700元,红茶创收86240元,绿茶创收65410元。2017年共加工出茶叶17782.86斤,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10.47元。李佳骄傲地表示:“之前藏族同胞爱喝的大叶茶只有8块钱一斤,现在是110块钱一斤。”

勒乡党总支书记李佳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制茶情况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现在的勒乡,百姓们都搬进了一栋栋整齐的小别墅,极具门巴特色的房屋在蓝天白云和森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2015年,勒乡被纳入了自治区级新型特色城镇项目建设中。2017年12月底,历时3年的勒乡特色城镇建设圆满完成。李佳仍记得自己刚来到勒乡时的情景,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当地发生的巨大转变:“我刚来时不通路、不通电,现在吃上了旅游饭,服务和硬件设施都没问题。”

现在的勒乡,百姓们住上了新房子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茶叶促进增收致富,合作社的社员们也切实共享了发展红利。然而李佳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勒乡茶叶规模有限,目前只能围绕旅游产业将茶叶产业开发、定位成茶叶休闲观光区,外加高端茶叶产品输出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走自己路、创自己品牌、建自己商标的思路,坚持政府推动、名家打造、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将茶叶从山南推向国内外市场,并把勒乡茶叶打造成高端接待礼品”,李佳给勒乡茶叶的未来定了个“小目标”,“让西藏人民喝自己的茶,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这份独特而健康的美味”。

农民正在烘干茶叶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刚采摘的新茶进入“揉捻”的步骤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合作社中的现代化制茶机械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