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交部回应吴建民去世:中国外交界重大损失

2016-06-19 11:38:57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昨天,经向外交部发言人核实,外交学院前院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于18日凌晨4点左右遭遇车祸身亡,终年77岁。当天下午,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报初步调查结果,车祸系单方交通事故。

经初步调查为单方事故

京华时报报道,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通报,18日凌晨4点17分,孙彧(男、30岁)驾驶鄂AA9S01别克商务车,搭载乘客吴建民(男、77岁,外交学院前院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刘锋(男,54岁)、朱晓驰(男、52岁)、陈伟杰(男、27岁),沿武昌区梨园地下通道由北向南行驶至南出口处时,所驾车辆撞到路中隔离花坛,发生单方交通事故,致车内五人受伤。

其中,吴建民、朱晓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伤者正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原定赴武大为学员授课

当天下午,武汉大学发布通报证实了吴建民的离世。

通报显示,18日凌晨3点左右,吴建民一行2人乘坐MU2454航班从北京飞抵武汉(该航班较预定时间晚点约2小时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计划当天上午给武汉大学承办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学员授课。

吴建民一行与3名接机人员共5人乘车赴驻地,凌晨4点左右,车辆行至武汉梨园隧道出口处发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吴建民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朱晓驰不幸罹难。

事发后,武汉大学成立应急处置小组,配合救治受伤人员,并派专人看望遇难者家属,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同时表示沉痛哀悼。

□生平

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做法语翻译

服务于我国外交系统的吴建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都与外交事业紧密相连。吴建民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开启了长达一生的外交生涯。

吴建民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法语翻译,其同传能实现一口气做三四个小时。他见证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据其回忆,当时,他一年要写300多篇东西,很辛苦但很充实,他希望在工作中尽可能准确地观察判断国际形势。

任外交部发言人感慨如履薄冰

吴建民曾在最困难的时候出使欧洲,担任驻法大使,因工作出色获得法国总统亲自授勋。

由于吴建民风度翩翩、为人温和,有媒体称他为“外交儒将”。作为曾经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除了教诲莘莘学子,还为新时代的理性外交大声疾呼。

他还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从来没干过,如履薄冰。我有个班子,每次发布会后都要进行总结哪里说得好,哪里不好。”吴建民说,通过研究和交谈,他慢慢摸清了记者的特点。

在新闻司司长任上,吴建民能够接触到国家领导人。有人建议他跟领导人要个副部长当当。“我心里说,要官,就不是吴建民了。我就是我。”

获誉“我国最出色发言人之一”

2009年4月,吴建民正式从外交部退休。退休后,他参加各种国内和国际会议,对中国人讲世界、对世界讲中国。

同样的兢兢业业,还表现在他任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和新闻发言人期间。自2005年起,吴建民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发言人,被誉为“近20年来我国最出色的新闻发言人之一”。这位“魅力外交官”以其临危不乱、收放自如的发言风格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对和平理念的反复强调,吴建民被一些人称为“鸽派”。常常公开演讲的他,也会听到一些激进听众发表的“外交官太软要吃钙片”的嘲讽言论。他对此并不在意。今年4月,吴建民曾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有过一场“隔空辩论”。

吴建民曾说,“我们来到世界舞台中心,就像一个演员站上舞台,大家都看着你,总会对你评头论足,中国人要有平常心,实现从弱国心态到大国心态的转变。”

□各界悼念

外交部欧洲司

中国外交界重大损失

昨天,外交部欧洲司发布微博,吴大使是杰出的外交官,睿智、儒雅、正直,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养,退休后依然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奔走劳碌。他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令人扼腕唏嘘。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发表悼词,惊悉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不幸逝世,深感悲痛。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通晓法国并为法中关系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朋友。“吴大使是我的师长,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为其深邃思想所折服。值此悲伤时刻,谨向吴建民大使的家人深表哀悼。”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赵磊回忆,2003年至2006年,他在外交学院读博士时,校长是吴建民。在大使的努力下,外交学院蒸蒸日上。学校虽小,但外交学子充满骄傲。之后,在多次研讨会上聆听大使的发言,睿智平和、观点鲜明不苟且、话语犀利不随从。“吴大使有大智慧,大使也许此时已成为天使,留下的依然是睿智、专注、平和。”

在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看来,吴建民是一个冷静理性思维的外交家,能理性分析中国面临的外交局势,冷静判断如何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事,使中国外交在国际中处于主动地位。“他很正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没有架子,从来不以势欺人。”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

胸怀和态度值得学习

作为吴建民生前的老同事,秦亚青在接受采访时称,吴建民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其外交活动中所展现的大局观和平等待人的胸怀,以及他对中国外交人才的培养令人敬佩。

吴建民的外交生涯中,有两方面让秦亚青印象深刻。

一是他任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时,中国在人权方面正遭遇国际诸多不友好势力的攻击。吴建民在诸多外交场合积极介绍中国人权发展的实情,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争得话语权。

二是吴建民任驻法大使期间,促成了中法元首对彼此家乡的互访,使中法关系达到非常好的局面。“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吴建民在外交活动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胸怀和态度都得到一致好评,这些是后辈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同时,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开设了交流学,要求外交官必须先学会交流。如果不懂交流,外交官就无法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无法把中国的情况说明白。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原主任王惠

他外知世界内知国情

有一张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吴建民、王惠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王惠怎么也想不到,这张拍摄于数日前的照片,竟成为她与吴建民最后一面。当时,两人一起参加了第七届中欧企业家峰会。开幕式上,吴建民作为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发表了演讲。

吴建民和拉法兰是中法文化年的主要策划人。当时,他们组织万名中国人在香榭丽舍大街盛装游行,游行队伍从凯旋门出发,行程1.9公里,埃菲尔铁塔也特别染成了中国红,此举轰动法国,影响力至今犹在。

在王惠的印象中,吴建民是一个孜孜不倦的人,自信、开放、阳光、进取,“他外知世界、内知国情,中国要站上国际舞台需要这样的人。”

据王惠回忆,吴建民曾对她说,人生只有四或五个20年,第四个最好,一定要活出风采。吴建民还鼓励她多写书、传授工作经验。因为中国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学会和国际沟通。作为实践者的他们,应把更多经验奉献给国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