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默克尔今起开启任内第9次访华:希望1年访华1次

2016-06-12 13:55:4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12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将是默克尔任内第9次访华。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德两国总理将共同主持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

《新京报》报道,中德政府磋商机制建于2011年,此次双方将共有20余位部长或副部长级官员参加,用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的话说,是中国和德国的“内阁共同会议”。

那么,这一轮中德政府磋商有哪些看点呢?日前,新京报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专访了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

中德或签署网络安全协议防范商业间谍活动

新京报:默克尔这一轮中德磋商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柯慕贤:德国是唯一一个跟中国开展这种高级别政府磋商的国家。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政府磋商,而且是由两国总理主持的,可以说是两国政府内阁的共同会议。因此,我们的议题也非常广泛,从农业到工业的创新,从外交政策、安全政策到文化等。当然,一些议题是备受关注的,比如在创新方面的合作,其实已经开展了,这就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

此外,我深信我们会签署一个共同的网络安全协议,是为防范网络的商业间谍活动。G20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中国是今年G20的轮值主席国,德国紧随其后是2017年的G20轮值主席国,我们都希望能进一步推进G20的议程。

我们还希望进一步增进民间往来。中方提议把2017年作为中德旅游年,这也是一个正在考虑的建议。

新京报:此前,中德已经进行了三轮政府磋商,你如何评价这几次磋商的成果?

柯慕贤:这三次磋商都非常成功。2014年,在柏林举行上一轮政府磋商期间,我们提出了两国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

我想强调一下行动纲要的两个内容:第一个是,2015年我们开始共同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包括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第二个是,在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中还确定,要在签证方面实现很大的便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双方已经可以保证在48小时内办理商务签证,旅游签证在72小时内可以颁发,大大提高了多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的发放率,商务签证中很多是一到五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的签证。

德国自动化领域做得好值得中国企业参考

新京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的情况怎么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柯慕贤:现在已就合作机制签署了两份谅解备忘录,有些企业已开展对接合作。

首先是数据安全。今后,中德企业会把他们的商业数据文件储存在云端,这些数据需要紧密的保护,要防止一些没有权力介入的单位和个人拿到这些数据。

我们也要认识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并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项目。它无异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新京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没有一些对接成功的案例?

柯慕贤: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成都有一个工厂,非常现代化,也许还达不到工业4.0的水平,但可能是工业3.7。它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工厂之一。

新京报:就工业发展而言,德国已经迈出朝向4.0阶段发展的步伐,中国制造的水平还达不到德国制造的水平,在这方面,德国有哪些经验可以跟中国分享?

柯慕贤:截至目前,中国以它以往的经济模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今要想促使增长,必须提高生产效益。德国在自动化领域做得比较好,机器人普及率很高。在一些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引进自动化、引进机器人,可以降低出错率,把产品不合格率控制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以内。这是德国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供中国参考。

技术可以引进,但如果中国希望走在前列,中国的经济应该更有创新性,要提高创新能力。现在中国有几家创新力强的企业,但企业的数量跟中国整个经济的规模相比还是小。

中国技术方面的进步大幅促进中德贸易发展

新京报:你一直强调,中国与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是合作伙伴,但德国国内有没有一种担心,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提高后,会成为德国的竞争对手?

柯慕贤:其实要承认,中国肯定会在技术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也取得不少成绩,有一些领域中国甚至早已领先于德国。比如,在电信设备生产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华为。

一方面,提高制造业水平后,中国当然会成为德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另一方面,这样也会开辟新的合作机遇。

如果看一下最近几年的统计数字,会发现中国在技术方面大幅追赶德国;另一方面,中德贸易也发展得非常迅猛,有几次跨越式的发展。所以可以说,中国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影响贸易或阻止贸易,而正好相反是促进了贸易发展。

新京报:今年,默克尔还将与中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见面,她也是在任内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你如何评价两国之间领导人的这种密切交流?

柯慕贤:德国在欧洲国家当中是与中国政治关系最密切的国家,默克尔与中国的领导人也有很好的个人关系。默克尔很重视对华关系,亲自推动中德关系发展,她个人也希望至少每年访华一次。

在经济方面,两国经济是非常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的。出于自身的利益,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实行改革,也希望中国经济继续积极良好地发展,希望看到一个强有力的中国,看到中国成功。因为中国经济不好,对德国也有负面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