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舰首航钓岛 日渐丧失海上警备优势
2016-06-10 11:49:29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图为解放军编号「2350」军舰,率3艘航舰通过邻近钓鱼台的宫古海峡。美联社
艾森网消息:中国与俄罗斯共计4艘军舰,昨天凌晨12点50分同时出现在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船近年频繁在钓鱼岛附近航行,但解放军军舰身影出现尚属首次。让日本人大惊。《日经新闻》报导,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海域海上警备力量,从2014年开始,日本已远远被解放军甩开,丧失原有优势。同时,中方新造大型海警船排水量达1.2万至1.5万吨,也让日本在此区域执法明显吃亏。
《日经新闻》引述美国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2014年两国能抵该岛附近千吨级以上大型船舰数量,日本54艘,中国82艘,首度出现逆转。2015年,日本虽增至62艘,但中国已拥有111艘,日方已被甩开。预计2016年后差距将扩大。
CSIS指出,2014年中方海监船接近钓鱼岛平均总吨数为2200吨,2015年增至3200吨。日本海上保安厅目前仅拥有17艘3000吨级巡视船,两国若涉及“力量比试”,日本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此外,近来中国建造万吨级海警船消息受外界关注。日本《外交学者》称,中国新造大型海警船排水量可达1.2万至1.5万吨,而日本海上保安厅最大的“敷岛级”巡视船,排水量仅7000吨。报导称,“由于海警船执法过程,吨位越大的船越占有优势,日本在海上斗争中明显吃亏。”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接受《环球时报》访谈指出,中国海警船部分是退役军舰改装,凭藉坚硬的舰体和先进传感设备,更让日本方面紧张。
安倍1点被叫醒
《中国时报》报道,日防卫省说,这是解放军军舰首次进入钓岛毗邻区海域,而两国军舰同时出现此海域也是首次。不过,两国军舰均未驶入日方宣称的钓鱼台12浬的“领海”。
中俄军舰同时出现钓岛海域,让日本政府大感震惊。日相安倍凌晨1点被叫醒,日本防卫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也设立情报联络室,收集中俄军舰相关情报。
安倍并紧急下达了3项指示:各相关省厅紧密合作,以因应难预料的局势;谋求与以美国为首的相关各国紧密合作;竭尽全力警戒监视。
日防卫省统合幕僚长(相当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河野克俊昨召开记者会指出,这是加剧紧张的单方行为,日方对此严重关切。他说,“虽然希望避免事态升级,但万一进入领海,将采取与此相应措施”。防卫省干部透露,所谓相应措施,是指基于《自卫队法》为维持治安而发出海上警备行动命令。
美返亚太,中方不会从视
受到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影响,美日近期动作不断,尤其针对南海地区;日前大陆在新加坡召开香格里拉会议上已警告日本,一旦参与美方在南海的巡航,“中方将不会坐视不理”。美日印近期也将在东海一带展开联合军演,这都让北京芒刺在背。两国军舰同时出现钓岛,显然具有针对性目的。
日大惊深夜2点召中国大使抗议
中国军舰9日零时50分左右驶入尖阁诸岛(钓鱼岛列屿)毗邻区,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随凌晨2时左右,紧急召见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就此事表达严重关切,并提出抗议。但程永华反驳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方不接受日本的抗议。”
据悉,日本政府之前从未在凌晨紧急召见大使。这次双方会面持续约20分钟,斋木在会中表示,“这是单方面加剧紧张行为,日本不可能接受”,要求中国军舰立即驶离。不过,程永华的回应是,“中国军舰驶入是正当的”,强调钓岛是中国领土。
此前,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石兼公博于凌晨1时15分许,向中国驻日使馆公使刘少宾提出抗议。
日:故意造成事实
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地方总监伊藤俊幸指出,中国军舰驶入邻接区在国际法上并无问题,但此行动不同寻常,明显是故意。中国的公务船最初也是先驶入毗邻区,但假以时日便进入日本领海(12浬内)。他认为,中国此次是在制造既成事实,今后其军舰或将驶入钓岛的日本领海。
据知,发现中国军舰的日本“濑户雾”号,是一艘服役逾25年的老舰,编号“156”,排水量3500吨,属海上自卫队第3护卫队群第7护卫队,基地靠近北海道青森县大凑市。为何出现在远离基地的钓岛附近,日方未说明,不过有消息称,“濑户雾”号是一艘专门应对大陆海军的专业舰;此外,编号“171”“旗风”号虽有4500吨,但役龄已30年。也因此,发现中俄舰后,两日舰都只是奉命紧跟回报。
向美日印军演示威
此外,中俄军舰无预警抵钓岛,也可能与美日印三国,本月10日将在佐世保举行20届马拉巴尔(Malabar)联合军演有关;在美国建议下,14至17日海上军演将首度移师冲绳(琉球)海域举行,目的很明显,即牵制大陆在东海活动。
而针对俄方3舰驶入,日方未抗议。日本考虑是,试图避免事件对“北方四岛”领土谈判带来负面影响。日俄间对“北方四岛”存主权争议,日方亟欲与俄重启和平条约洽签谈判,但俄方立场一直很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现在和将来都不会交出千岛群岛,也不会寻求与日缔结和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