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李克强回应民生关切 养老金保证发放没问题

2016-03-17 14:26:20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在16日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回答三项社保领域问题,开诚布公地回应民生关切。李克强称,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老有所养在中国绝不能是一句空话。他还表示,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

香港《大公报》报道,近年来,有关中国社保基金不足的猜测不时泛起。与此同时,职工与企业期盼降低自身“五险一金”缴存比例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因而形成一种“两难”局面。对此,李克强表示,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适当下调“五险一金”缴存比例。

确有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

李克强指出,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从总体上看“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是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总体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此前有消息称,现在中国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已经出现困难,一些市县甚至靠贷款发放养老金。针对记者“中央政府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的问题,李克强明确回应称,地方确有突出困难,中央政府会给予补助,在中国老有所养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李克强称,个别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

李克强进一步强调,大家都有退休和需要养老的一天,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去年中国养老保险收支结馀34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累计结馀34000多亿元,中国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力争两年实现医保异地结算

针对备受关注的全国医保联网究竟有没有时间表的问题,李克强说,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李克强还称,我们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李克强论民生金句

1.地方适当下调“五险一金”缴存比例,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2.我想做个安民告示……老有所养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3.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

4.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5.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6.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

7.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馀。

8.人们不是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吗?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行使权力不打小算盘

在回应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简政放权方面不够“给力”的提问时,李克强指出,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上网,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李克强指出,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可以说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中央也明确要求,要推进政务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民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遗。

李克强表示,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上网,权力的运行也要上网,要留下痕迹,这样可以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他还称,人们不是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吗?要用云计算技术,让“权在用、云在看”。

李克强强调,要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要让政策的内涵透明,而且也回应民意。“我们出台一些政策,本来是为了利民、惠民,群众看不懂、有疑问,那就要解释。一些合理的建议,该修改的就要修改”。

李克强还自曝要求国务院的部长们到“部长通道”上主动发声,回答记者提问。“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们的监督。”李克强说,政务公开实质上也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而且从制度上来避免滥用权力。

支农惠民力度不会减

在今年两会的“压轴大戏”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将超时后唯一增加的提问机会给了农民日报。针对记者提出国家会否出台更好的惠民政策的问题,李克强表示,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

去年9月,在内地玉米马上要收穫的时候,中央出台了新的玉米临储价格,较以往下降约二成多,结果造成农民收入损失。对此,《农民日报》记者提问,今年在粮食补贴、农产品价格上会不会有更好的政策?

李克强回应称,现在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相比,几乎每吨要高600多元(人民币),主要还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地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李克强还说,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民生比天大 总理派定心丸

这是李克强总理的第四次中外记者会。两个多小时的答问几乎将中国面对的经济挑战、改革难点和国际热点一网打尽,贯穿其中的更是涉及十几亿中国百姓的民生话题。面对外界的种种关切,李克强不仅展现大国总理的风范,向世界传播出中国信心,更在记者会上发出一张实实在在的“安民告示”,给大家一颗“定心丸”。

对于关乎自身腰包的经济问题,很多人希望从两会确定的中国发展路线图寻找答案,对此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一掷地有声的表态,给企盼经济之春如期到来的人们率先“吹来一阵暖风”。

开放和自信,还体现在敢于直面存在问题。有媒体问及,中央政府对基层养老金问题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李克强坦言“这个问题很尖锐”,他又如实告之,“确实有个别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为了消除民众对养老问题的顾虑,他表示要“做个安民告示”,承诺“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谈到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下岗潮,李克强坦承心情“略有沉重”,他表示将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间达到平衡。而说到异地看病涉及的全国医保联网问题,他表示,这些琐碎事宜就是“天大的事”,皆因“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改善民生”,要用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来倒逼发展,推动和检验改革。

可以说,总理的真诚答问,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心民意不可违”的执政理念;那些朴实的言语,坚定的承诺,更彰显了以民为本、亲民务实的执政情怀,让听者如沐春风,如浴暖阳。

而让港人同样感动暖心的是,面对“香港出路到底在哪里”的问题,李克强不仅重申中央将全力支持香港加快发展、增进香港民众福祉,信心满满地表示“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更特别在回答别的问题之后,特别“插播”补充对“深港通”的回应。

有媒体留意到,从李克强将“适时启动‘深港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回应大公报提问说“深港通、肯定通”,再到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深港通将于下半年推出”,加上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的“特别补充”,本次全国两会上,高层关于“深港通”的回应多达四次。如此“高频率”强调,足见中央对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关切和决心。

记者会结束后,有记者高呼“总理对股市是否有信心”,李克强笑着回应,“你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这一回答,可谓又为股民们派了一颗“定心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