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9岁女孩任上海团市委副书记:无级别无工资

2016-03-02 11:30:00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4个年轻人第一次坐上团上海市委全会的主席台,有些紧张,更多的是自豪。

《中国青年报》报道,丁波来自解放日报,记者出身,组织过大型活动报道,也参与过报社经营;于杰是个创业者,2006年硕士毕业后与同学伏彩瑞一起创业,一路磕磕碰碰,去年狂揽10亿元融资,把沪江网送上了上市快车道;王坤是个理工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三研究所第二研发部主任,喜欢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史逸婵是上海最了解白领的青年社会组织“白领驿家”负责人,她手头掌握的6.13万名会员,全是体制外人士。

这4个人,如今与共青团组织紧密连结在了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团委书记。丁波担任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任期两年,全职在团市委机关办公;于杰、王坤、史逸婵担任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协管团市委各部门工作,参与书记办公会、常委会等。

还有一个亮点是,他们都没有行政级别。这也是上海共青团此轮改革的最大看点——去行政化。可以预见的是,除市级团委外,未来上海各级团组织都会陆续出现一大批没有级别的团委副书记,一线普通青年进入团委工作将成为常态。

为什么是他们?

团上海市委选挂、兼职副书记,有什么标准?为什么是他们4位?

根据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上海市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团市委要实行专、挂、兼相结合的方式,选好配强团的领导班子。《方案》明确,团市委、团区县委书记班子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班子挂职成员由市委、区县委统一选派各行各业热爱共青团工作、有干劲的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班子兼职成员由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青年典型、基层青年代表、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

上海此次挑选的团市委挂职副书记丁波,具有丰富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工作经验。他在解放日报工作了15年,当过财经记者,组织过大型活动报道,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领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与此同时,他所供职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也是全国地方党报中率先迈出“新媒体”转型步伐的媒体。

上海共青团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网上共青团”。团市委的“萌动上海”“青春上海”微信平台,一直在由中国青年报组织的全国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排名中名列前茅。

“团市委的工作,跟我在解放日报的工作本质是一样的。”丁波说,无论是团市委还是解放日报,如今都在研究“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服务、联系更多青年和读者”,“这其实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

而于杰、王坤、史逸婵,对应《方案》,就会发现他们3人分别是优秀青年典型、基层青年代表、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3类群体中的代表。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

那么,3个兼职副书记究竟有啥特别的?他们在各自所属的领域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团上海市委没有级别的副书记们

于杰是一个在时下热门的“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创业青年,他和合伙人伏彩瑞的创业故事,被媒体报道过无数次。8个人、8万元起家,最新的消息是,沪江网在2015年年底获得了D轮10亿元的融资,已经启动上市计划。

但在2015年,于杰另起炉灶又干了一件事。说简单些,就是自己创办了一个创投基金,专门孵化“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创业项目。这一年,他找到了两个新的合伙人,在上海开设了9个创客空间,投资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的创业项目,给青年创业者搭建一个互通互联的平台。

这件事也是上海团组织一直在做的“重头戏”。在上海共青团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团上海市委根据去年年底公众评分,确立了3个重点项目工作组,其中一个就是“创新创业工作组”。

王坤的特长,则在科技系统内。他2004年进入中电科二十三所工作,长期在一线从事研发工作。中电科二十三所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研究光、电信息传输线技术的应用研究所。王坤在国防军工领域做了12年的科研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优势是“了解科技系统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共青团此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基层活力,让一线青年产生获得感。而大口团工委的建设,是上海团组织布下的“纵横交织的基层青年组织体系”大网中的一条主要主线。

青年,尤其是高学历科技创新领域的年轻人,也是团组织未来重点吸引凝聚的对象。王坤的出现,恰好能够弥补团组织过去在这一领域的弱势。

年轻漂亮的史逸婵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白领驿家”,她的前任吴佳妮此前就已在静安区小范围尝试引进社会组织人才时被破格遴选为团静安区委副书记。这一次,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选择了史逸婵,并未出人意料。

史逸婵毕业于复旦大学社工专业本科,后又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深造。回国后,她继续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主持“白领驿家”日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白领驿家”总共只有7名全职工作人员,但他们却“管理”着6.13万名会员,所有这些会员全都是过去共青团工作不易触及的体制外人士。

他们能做什么?

尽管正式工作尚未布置下来,但每一名挂、兼职团市委副书记都已作好了“全情投入”的准备。这两天,他们反复学习了上海共青团现有的重点工作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对于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四个新来的副书记已经胸有成竹。

“既然承接了这个新岗位,总要做些什么。”丁波把自己的“发力点”定在了新媒体建设,他说,自己本身就是“新上海人”,10多年来通过新闻报道工作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了足够的了解,也懂得各行各业年轻人的所思所想,“用新媒体、互联网吸引更多青年跟着团组织走。”

既有创业经历、又有创投经验的于杰,给自己定了三个大方向。一是给上海“网上共青团”建设添一把火,“我本身就是做互联网出身,我扶持的很多创业项目也是做互联网的,这方面可能更专业些”;二是把“平台思维”注入到团市委创新创业工作中,“扶持创业,平台怎么搭、搭到什么程度、优惠给到什么点位,我懂一些”;第三,于杰打算利用自己的创业背景,借助互联网切中青年在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领域的“痛点”,为青年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王坤的重心还是在高学历科技青年领域,他打算把科技大口团工委工作做实。

“重点想放在思想引领上。”王坤说,科技系统青年知识宽、学历高,崇尚“科学、自由、民主”,如何在这批年轻人中间做好思想引领工作,颇费思量,“要让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共青团。”

史逸婵则准备把自己吸纳、管理6.13万名体制外白领青年的“看家本领”拿到团市委机关来,“我们做社会组织的,每年都要做需求调研,以会员需求为导向为他们定制服务。团组织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这么做?”

史逸婵说,她还保留了一套可复制的社团创新工作模式,这套模式或许同样适用于团组织。比如用活动“菜单”代替“通知”让会员自由选择,还比如用活动“平台”代替“机关”,“我们就像一个小店面的餐厅,服务为本,菜做得好不好吃、有没有顾客埋单,才是硬道理。”

“上海共青团改革首先通过领导班子以及工作人员结构来源与组成方式的改革创新,打破传统体制所造成的内外区隔,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变革与青年发展新常态。”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运营中心主任郑长忠这样评价团上海市委此次不唯年龄、学历、职级选拔书记班子成员的做法,他说,共青团改革在于重塑组织形态,以密切团青关系,上海这一步棋“标志着推动共青团组织形态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