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去年两会督办7件事进展公布

2016-03-02 11:29:00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又到一年两会时。去年两会,习近平共去了六个团组,在这些团组会上,他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一些老百姓关心的重要事情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如今,一年过去了,回望习近平当时“督办”的七件大事,都是“说到做到”,件件有着落。

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

第一件事:扶贫

【原声】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2015年,扶贫开始迈向“精准滴灌”,扶贫到户到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442万人,全国千万减贫任务超额完成。2015年底,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问题,脱贫也有了一份“必须完成”的“军令状”:到2020年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承诺,正逐步变成现实。

第二件事:民生

【原声】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去年全国两会以来,一个个民生红包接连发出。网络提速降费,上网更快了,资费更便宜了;养老金并轨,“双轨制”终结;《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亿万农民工告别暂住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农村人和城里人看病报销不再两个待遇;“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实施,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另外,身份证也可以异地受理了、学车不必非得去驾校了、奇葩证明开始被清理了。中央用实际行动表明,保障民生一诺千金,决不开空头支票。

第三件事:生态环境

【原声】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1月4日,河北省委书记、省长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约谈;1月21日,江苏泰州“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尘埃落定,被告企业被要求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环保动真碰硬引发关注。去年两会后,中央频出重拳,直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治理整顿环评“红顶中介”,切断灰色利益链;出台“水十条”,铁腕治污进入“新常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重拳频出,“不能手软”落到实处,“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决策的重要指挥棒。

第四件事:经济转型

【原声】

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指挥棒的指引下,2015年中国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服务业也跑出了“加速度”,成为“第一产业”,全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消费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正加速集聚。

第五件事:反腐

【原声】

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贪官的生存空间一年比一年小了!这是大家现在的共同感受。过去一年,31个省区市实现打虎全覆盖,反腐劲头丝毫不减;中央巡视、派驻形成“全覆盖”,反腐没有禁区;9万“苍蝇”被处理,群众身边的“鼠盗”、“蝇贪”被一个个揪了出来。

更重要的,还是从源头防止腐败的滋生。2015年10月,党中央“一揽子”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明确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被称作“最严党纪”,准则的适用对象则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少,很多人感叹,“治吏,现在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第六件事:政治生态

【原声】

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过去一年,净化政治生态,中央“大招”接连推出。2015年4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不久,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成为教育对象。2015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确立了新的用人指挥棒,“庸官”、“闲官”、“太平官”的日子不好过了。过去一年,对于政治生态,群众和党员都有共同的感受,歪风邪气正在加速消散,好的传统和作风又开始回来了。

第七件事:依法治国

【原声】

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

【说到做到】

过去一年,“疑罪从无”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公众的法治常识。防范冤假错案,中央不断织密制度之网。去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明确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将被追责。去年9月,最高法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法官要对错案终身负责。说到做到!对碰触红线的领导干部,中央一点也不手软。2015年11月,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5起过问案件、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例。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再次公开通报7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