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今起,北京地铁要有“救命神器”了!

2020-10-27 20:24:5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从市交通委和市卫健委获悉,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善轨道交通急救设备配置,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治机制,今日起,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工作。2022年底,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所有车站分三阶段

实现AED设备全覆盖

本次AED设备安装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分三阶段有序实施。

2020年底前,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4号线、大兴线、大兴机场线、燕房线等7条线路104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

2021年底前,完成地铁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首都机场线、八通线、14号线、16号线等10条线路229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设备覆盖率达84%;

2022年底前,完成地铁15号线、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S1线剩余5条线路65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我市轨道交通路网地铁车站的AED全覆盖。

2020至2022年新开通线路将同步配置AED设备。同时,同步开展AED专业技能培训、应急急救宣传等工作,2022年底前,实现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为确保AED设备的及时、有效使用,各地铁车站的AED设备均放置于车站显著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引标识。AED上张贴使用说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

同时,地铁运营企业编制了轨道交通AED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会同厂商共同细化AED设备日常管理、检查维护、使用流程等具体事项,确保AED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并在乘客意外事件救助中发挥作用。

除了增配设备,这些AED设备将会纳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体系的联通,急救调度中心可全面掌握全市所有AED设备的定位及状态,下一步将汇总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公园等公共场所所有AED设备的联网信息,形成全市范围内的AED地图,便于市民第一时间获悉周边AED设备的位置及是否可用,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

出台规范文件

加强人员培训

据悉,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操作者即可使用该“救命神器”。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事件时,在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内,正确使用AED和实施心肺复苏,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01027134709

潘之望摄

2020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本市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社区等公共场所按标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车站急救水平,加强应急救助的能力,市交通部门一直积极推进地铁车站AED设备安装工作,同步组织开展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等具体工作,持续推进在地铁车站配置AED设备事宜。

同时,自2006年起,市地铁运营企业就组织一线站务人员参加北京市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进行的急救员培训,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的人员定期复训(每三年),保证急救技能水平;同时,将急救员培训纳入新入职站务人员培训内容。自2019年起,地铁运营企业与市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建立培训机制,地铁员工开始进行AED培训取证工作。

目前,全路网共有1700余人取得AED急救证书,配置AED的车站每个班组至少2人具备AED急救资质,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下一步,将在现有培训人员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培训取证人员力量,重点强化心肺复苏及AED实操技能,切实保障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

为保证乘客应急救助处置规范,目前,各地铁运营企业均制定了乘客意外事件处理管理办法,及应急处置预案,对现场急救、陪同就医、事件调查及理赔处理等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

同时,各地铁车站在售票室或综控室配备有1套以上用于应急救助的急救箱,内含消毒纱布、绷带、创可贴等20余种急救物资,为广大乘客做好医疗救助服务。

紧急救助造成损害可免责

呼吁公众伸出救援之手

需要指出的是,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及时、正确地使用AED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救助,将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如有乘客倒地,发现没有意识时即应取来AED;当继续判断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时,就应打开AED进行急救应用。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只要具备急救知识和AED操作技能,即可第一时间参与抢救。但是目前,社会对AED的认知水平还不高,不会使用、不敢使用、怕施救不当担责的情况普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通过法律保障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让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无后顾之忧。

为让更多的市民朋友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市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进一步细化完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人人会急救,人人敢出手”的社会急救氛围,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在此,也呼吁具备急救知识的乘客,在紧急事件处置过程中,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并积极配合地铁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开展工作,让更多乘客分享生命关怀。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