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央政法委布局,全国所有地市领任务

2019-12-04 18:10: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临近岁末,大事不断。12月3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作重要讲话。

会议宣布,面向全国、所有地市都有机会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即将启动,第一期从2020年至2022年。

“一子落而满盘活”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召开这样一次高规格会议,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正当其时。

何为市域?它主要是指设区的城市的行政区域和层级,包括全国所有的副省级市、地级市、自治州等,涵盖市、县、乡镇(街道)三级。

市域为何重要?会议指出,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最大特点就是对上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又指导基层一线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

可以说,抓住了市域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

鲜明的问题导向,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会议指出,能否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是检验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最好的试金石。

简单来说,要做到三点:防风险、解难题、补短板。

防风险——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的难题,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针对社会矛盾形成、演变特点,关键是要发挥体制优势,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

一是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从源头预防社会稳定风险;二是完善排查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早在小。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了解到,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市、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本地。

解难题——主动应对治安问题复杂多变这一最现实的挑战,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

一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为主线,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要把握黑恶犯罪在市域范围滋生蔓延特点,强化“抓省促市”、“抓市促县”策略,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要密切跟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要推广一些地方搭建跨区域合成作战平台等做法,提高对大要案件、多发性案件的侦查打击能力。

二是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为目标,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要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打造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要坚持专群结合,布建起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

三是以推进公共安全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管理为重点,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实效。要严格落实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健全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加强对寄递物流、危爆物品等行业监管,堵塞安全漏洞。要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分析研究,提高对新型风险的识别、预警、防控能力。

补短板——主动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最明显的短板,提升市城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聚焦流动人口有序融入,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到2020年1亿左右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如期完成。对暂时不能在城镇落户的,要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使流动人口真正在城镇安定下来,增强获得感归属感。

二是聚焦“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域公共服务便捷化。要充分用好地方事权,在市域层面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行简政之道、开便利之门,切实解决好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要借鉴一些地方“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成为常态。

三是聚焦个性化服务,推动市域公共服务精准化。要通过政务服务APP、社区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准确把握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切实将评价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推进公共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

首次面向全国启动试点工作

会议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面向全国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即将启动。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了解到,这次试点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限名额、机会均等,实行开放式试点,全国所有地市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中央政法委研究制定了两份文件——《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既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又为试点成效评估提供了衡量标准。

试点以3年为一期,先定2020-2022年为第一期、2023-2025年为第二期。

各地市申请试点前,要对标《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估,预计2022年可实现目标的,则申报第一期试点;预计2025年可实现目标的,则申报第二期试点。未列入试点的地市,也要对标《工作指引》参与“同步起跑”。

对于试点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点要求——

起点要高,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标《工作指引》目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拉高工作标杆,确保“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靶向要准,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社会治理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难题、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影响市域安全稳定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精准施策。

方法要新,实行同一申报条件、同一验收标准,以3年为一期、接续推进,做到“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带动要强,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试点示范、突破、引领作用。

来源:长安街知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