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进博会一年来,上海的三大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2019-11-05 17:56: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在即。回首首届进博会举办一年来,各项协议开花结果,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收获了更多市场红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让世界各国老百姓受益。

与此同时,赋予上海的三大任务稳步推进,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承压破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开启“未来之城” 

在首届进博会上,上海被赋予了三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这三大任务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从去年11月在首届进博会上首次提出,到正式揭牌,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

上海临港新片区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挂牌两个多月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达1329家,集中签约了62个项目,涉及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人民币。

目前,包括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图森未来等知名企业已落户临港,寸土寸金的滴水湖畔,“金凤凰”现已起飞。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临港新片区定位更高,更突出投资贸易自由化,突破的程度不亚于自贸港,在别人限制自由贸易的同时,中国选择以开放面对保守,以自由对抗封锁。随着临港新片区的设立,上海自贸区将更好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有助于带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水平提高。

“我们跟临港很多公司有合作,像图森未来等企业。临港有便利的海外出口环境,这是上海的名片,我们希望它成为中国的名片,也希望我们能成为这张名片上最闪亮的绿色标志。”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黄鹏宇说。  

从无到有,科创板为科技创新引入“资本活水”

2019年7月份,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开始在上交所交易,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

截至11月1日,上交所已受理企业170家,60家注册成功,41家成功上市。上市公司的41家企业,总市值5708.14亿元,平均市盈率65.10倍。

从无到有,科创板完善了资本市场体系,为资本市场带来“源头活水”。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夏立军表示,科创板顺应了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体系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多方协力、平稳、快进的特点。

据了解,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13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家,新材料产业5家,生物产业2家。科创板的设立在金融资本和“科创幼苗”之间构建起桥梁。

内外开放,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更高质量“创新高地”

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今年7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擘画了宏伟蓝图。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次“对内开放”,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其要义在于实现三省一市在科技、人才、产业上的优势协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从G60科创走廊带来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到省市接壤处共建的近100个乡村振兴项目,从高铁连接的“一小时经济圈”,到新近启幕的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再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辐射出的深层能量……

一年间,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思维”成为长三角越来越多公司、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寻求更广域优势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

“长三角一体化就是解决一个创新高地和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蕴懿指出:“原先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的鸿沟很大,现在则有机会通过上海这个创新高地,引领长三角产业腹地形成更高质量的产业链和国内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