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媒体评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年龄只能一刀切?

2019-10-30 18:44: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科技日报刊文: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年龄只能一刀切?

14岁,14—16岁,16—18岁。这是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不同程度“豁免”的不同年龄阶段。14周岁以下,在法律上被视为完全无责任年龄阶段,在此阶段的任何犯罪均不承担刑事责任。

不久前,大连发生一起13岁未成年人杀害10岁女童的悲剧。对这名少年进行3年收容管教,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已是最严厉处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在修订。人们在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惩戒之间,如何平衡?这一刚性年龄制度,能否松动?

要宽容,但不要纵容

“少年司法中没有纯粹的惩罚,只有保护性惩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说,在少年司法中,保护是个大趋势。保护和惩戒之间肯定存在冲突,要理性对待。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直言,大连这件案件便是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豁免”的最显著表现。但显然,此案发生后,社会各界对此“豁免”意见不一。

“对于恶性案件的豁免,我认为需要从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性、犯罪行为、家庭背景以及是否受他人教唆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高艳东说,对未成年人的豁免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是当过度的豁免导致其人身危险性无法降低时,这种豁免可能是有问题的。

高艳东指出,“防止纵容制度”的缺失也是当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将未成年犯罪者与一般的成年犯罪者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强制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强制、有效和长期的。如果教育流于表面,难以纠正未成年犯罪者的错误思维、行为模式,就会为社会埋下安全隐患。”

不能“一罚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石军建议,可以构建家庭与学校教育(教育预防)—工读学校(一般不良行为)—观护基地(严重不良行为/涉刑未起诉)—未成年犯管教所(犯罪行为)的全社会教育矫治体系。“事后的惩处,远不如事前的预防。主要得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入手。”石军强调。

可考虑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目前,社会讨论的焦点之一,是要不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皮艺军认为,还需慎重。降不降刑事责任年龄,取决于3个标准:生理标准、心理标准和社会标准。“一般而言,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生理差距上最小,心理次之,社会经验上差距最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的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可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大连案中,犯罪嫌疑人确实早熟,但是不是所有13周岁的孩子都像他一样,需要数据证实。”皮艺军说。

如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极端个案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秦涛表示,我国责任年龄制度采取的是刚性推定,也就是说,即使证明了某个儿童具有法规意识,也不能认为其有责任能力,自然也就不能让其承担刑事责任。“英美等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对责任年龄的推定比较灵活,值得我们借鉴。”

英美法系一些国家规定,10岁以上不满14岁的少年为“推定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但如果他们知道恶性后果而实施危害行为,则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杀人后的藏尸行为,贿赂证人行为,嫁祸于人行为等,都具有恶意补足年龄的效力。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打破了刑事责任年龄的僵化规定,它要求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判断行为人实际上的行为责任能力。

秦涛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可以考虑借鉴该规则中的合理因素,但必须谨慎严格地本土化。

比如,对罪名和年龄进行限制。秦涛说,在罪名上,在14至16周岁要负责任的8种重罪中,可只选择侵犯生命法益的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可包括抢劫罪、强奸罪、放火罪等罪中的故意杀人。在年龄上, 可考虑未满12周岁不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至于具体选择几岁为起算点,需要心理学测试和大数据统计。

秦涛还强调,这一规则是例外措施,赋予了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该事项应设计严格的特别程序加以保障。

高艳东也认为,我国可以讨论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当这一规则适用有了足够的样本,便可以进一步有效地讨论,刑事责任年龄要不要降,降到几岁。

文/张盖伦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