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英华人家长讲述孩子被霸凌经历

2019-10-30 18:41: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新网10月30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华闻派”消息,英国校园中也存在校园霸凌的现象,两位在英华人家长讲述了自己的孩子曾遭遇到的霸凌,反霸凌和暴力机构呼吁大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霸凌。

校园霸凌不局限于暴力,还包括孤立、言语羞辱、网络诽谤、恶意泄露隐私等行为。校园霸凌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发达国家的霸凌现象也很严重。

英国学校存在霸凌现象

在这项针对约26万名英格兰教师的调查显示,自2013年以来,许多国家与地区学校欺凌的频率有所下降——但在英格兰,霸凌现象却在近五年翻了近一倍。英格兰29%的中学校长表示,至少每周都会发生一次学生霸凌事件,这在接受调查的48个国家中排名第四。

在英国,网络霸凌尤为严重。英国教育部专家建议,英国教育系统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影响。他们甚至建议可以学习法国,禁止携带手机上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削弱网络霸凌的影响。

一位女孩Nadia在上学的路上收集垃圾,其环保举动不仅赢得了国际大奖,还成了“网红”,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可她却遭到了同学的嫉恨与排挤。不仅遭到同学的粗暴对待,还被人用刀子威胁,惊动了警方。最后,Nadia不得不转学,以逃离这些霸凌者。

在校园霸凌方面,许多机构如反霸凌联盟(Anti-Bullying Alliance,简称ABA)、霸凌英国(Bullying UK)、儿童专线(Childline)、戴安娜奖(The Diana Award)等等都致力于为解决英国校园霸凌问题提供帮助。

如霸凌英国(Bullying UK)会定期宣讲霸凌知识,并为学校、学生、家长三方该如何应对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会定期组织活动,让更多人意识到“霸凌别人并不酷”这件事。

华人孩子在英国遭受霸凌,该如何应对?

虽然有的时候无法界定是不是霸凌,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件事有没有冒犯到孩子。

生活在英国的吴某提到自己的一次经历时说道:“有一次邻居的孩子和我孩子见面打招呼,直接称我的孩子为‘Banana’,当时我儿子反应很激烈,说了好几遍‘You are banana’。”吴女士当下懵了,不确定邻居孩子是否正在言语霸凌。但因为有事要出门,便没有深究。

当地华文媒体表示,“Banana”这个词的含义确实模棱两可:一方面是“香蕉人”,指长着黄种人的脸,但却完全按西方的价值体系生活的人,是专门针对亚裔的贬义词;“Banana”也有“crazy”(玩得够疯)的意思,则为中性词。

有朋友建议吴某,不管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自家的小朋友明显觉得被冒犯了,对方也没有就此作出解释,或者解除误会,那么就需要告诫邻居的孩子,以后不可以这么说。

毕竟,家长是保护孩子不受到霸凌的重要防线。

另一个在英生活的受访者曹某则提起自己女儿在英国读高中的经历。他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难过:“女儿在英国念初中,对环境还不是很适应。她所读的学校,没有几个亚洲人,所以许多人视她为异类,常常捉弄她,嘲笑她。”

曹某说,女儿天天哭,说不想在这里念书了,他还带女儿去看过心理医生。

他表示,“不过女儿还是不想在英国读了。我心软,只好把她送回中国,继续接受初高中教育。”

曹某甚至还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择校时要谨慎,尽量选择包容性强、文化多元的学习环境。

其实,校园霸凌产生的根源是施霸者无法尊重他人,家庭背景、种族背景、个人特色或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都可能是引发霸凌的原因。

如何反校园霸凌?芬兰的教育措施值得借鉴。KiVa是芬兰政府资助的一个防校园欺凌及暴力项目。它针对不同年龄层,分别根据6-9岁、10-12岁、1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研发了三套游戏。

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分别扮演受害者、霸凌者以及旁观者,并试图用会谈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探讨为什么会发生霸凌,发生霸凌之后该如何应对,由此来预防霸凌现象的产生。数据显示,防校园欺凌及暴力项目KiVa广泛实施后,芬兰的霸凌受害者减少了52%。

现在KiVa也有了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的版本,正在多个国家积极推广。

KiVa提倡在每一个霸凌现象中,都不要当一个旁观者。拒绝霸凌与被霸凌,需要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和每一个教育机构一同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