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网:中国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2019-10-27 22:26: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件件大国重器的诞生,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彰显出国家实力。这背后,体现了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国企在许许多多“第一”的突破中奋进,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飞速建起了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地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彰显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闪亮名片。

■几十年来,国企在发展中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给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

火车在晨曦中驶进松嫩平原,车厢里沉睡的人们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中醒来,好多人开始不由自主地轻声跟着哼唱。车窗外,错落的“磕头机”闯入眼帘,时光仿佛穿梭回1959年……

那年9月,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找到工业油流,一举打破中国是“贫油国”的论调,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粮食”。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70年沧桑巨变,70年斗转星移。神舟飞船“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五洋捉鳖”,C919圆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高铁跑出中国速度,港珠澳大桥创下7项世界之最……

一件件大国重器的诞生,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彰显出国家实力。这背后,体现了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2016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根本目标,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做强做优做大。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创建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国家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生产出大量公共产品,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跨越式进入工业化社会、成功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Q图片20191027141301

首批解放汽车下线(来源:一汽)

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年建成一座汽车厂。

“好武器暂时我先放下你,等祖国需要我时我再拿起你……”1953年9月6日,建筑五师奉命赴长春创建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眉毛结了冰,手上生了冻疮和裂口,寒风吹来,一股钻心的疼。没炉子,也没热水,冻得整晚睡不着觉!”时任起重班班长的王速新回忆起在长春度过的第一个冬天。

“要像消灭所有敌人一样消灭所有困难!”土冻住了用刀砍,没有图纸自己画……所有建设者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1955年一汽建设任务完成,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建厂目标。1956年,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在一汽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造汽车的历史,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蓬勃发展起来。

截至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随着汽车生产能力和销售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车用汽柴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油从哪里来?

国企又一次担起了历史的使命。1954年9月,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设的第一个炼油厂——上海炼油厂,全面完工。

上海炼油厂投产后,新中国的炼油工业不断发展,接连获得突破。

1998年,茂名石化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千万吨级炼油厂。

两年时间,茂名石化又上新台阶。2000年,镇海炼化年原油加工量超1000万吨,2010年,破2000万吨,跻身世界特大型炼油企业行列。

如今,中国石化已建成十余个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炼油规模居国内首位、世界第一。

就这样,国企在许许多多“第一”的突破中奋进,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飞速建起了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地基。

QQ图片20191027141304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青山工业园区建成。(来源:新华社)

万丈高楼平地起,进入新时代,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企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相继问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企作为坚定的执行者,带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走向世界,惠及更多国家和百姓。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彰显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闪亮名片。

截至2016年,中国高铁已销往10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80亿美元。

“华龙一号”是继中国高铁之后,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海外首堆工程在巴基斯坦开工建设,并已与阿根廷等多国达成了合作意向。”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柏山自豪地说。

国企不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还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背景下,中储粮通过储备调运、储备吞吐调节,为稳定国内粮价、抑制通胀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

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粮食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价上涨压力传导到国内。为了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中储粮集团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在全球粮价飙升暴跌、大幅震荡的形势下,确保了国内粮食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市场粮价不大涨、不大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维护了国内粮食大局和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了,会不会把民营企业甩在身后?

答案是否定的。“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的过程中,也在带动民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彭华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整整十年的研发过程,中航工业坚持开放合作,建立起“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小核心、大协作”研发模式,充分调动全国资源参与项目研制。

黑龙江省新兴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广联航空参与了飞机的研制,生产了AG600的总装线、物理样机、全机复合材料地板。“能参与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对民营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广联航空副总经理朱奇说,“通过为AG600成型工装,装配工装,总装配生产线的生产和零部件的生产,公司整体的技术能力有了一个飞跃的提升。”

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体部副部长程志航告诉人民网记者:“我们共培养了20多家系统级成品供应商,带动辐射了民机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和适航能力提升,有效促进了央企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国企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国无防而不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颗巨大的火球携着几百米高的沙尘,在天空中绽放出一朵蘑菇云……罗布泊的巨响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生发射成功。

今天,国企依旧是国防工业的“主力军”。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鹰击”长空、“长剑”啸天,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原创成果接受检阅,这些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中国装备建设能力由弱到强,筑牢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

国防安全,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国家安定团结的基础是人人都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企是贯彻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的执行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户户通电……国企建设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不断优化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QQ图片20191027141306

在西藏江孜县龙马乡最康村,45岁的德庆擦拭家中的节能灯。(刘东君/摄)

在这些民生工程中,看到的是国企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情怀,看到的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总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哪怕只为1户人家,线也要架、电也要通。”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延芳表示。

在西藏,未通电地区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电力工人克服极寒缺氧,靠着牦牛运、马帮驮、人肩扛,硬是把电线架上了雪域高原,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用电问题。

在重庆中益乡,80%是高山,重庆市电力公司投入1370余万元,在此奋战两个多月,把一根根电线在巍巍群山间架起,为中益乡2350户居民通上了电。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焦岱镇樊家村,供电公司更是架设500米“专线”,只为一户低保户供电。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国企扶贫是中国式扶贫的一抹亮色。

孙春妹是江西省吉安县河源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16年,儿子考上大学,高昂的学费让她喘不过气来。“50岁的农村妇女,想要找工作不容易,除了种点儿地,实在难有其他赚钱的法子了。”孙春妹说。

2016年,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投资5000万元到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其在吉安发展水果种植和加工产业。孙春妹终于有了工作,一年至少可以赚3万块钱,这不仅解决了儿子的学费问题,还让她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该国企原董事长王会生介绍,“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从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共119个项目,覆盖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国企不光着眼于产业扶贫,还在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开展“教育扶贫”。

“‘建行希望小学’是建行长期推进的公益项目,其走过的20年征程证明,建行始终在践行一个朴素的理想:要让中国的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郭友深情地说。

1996年,建行30万员工自愿筹集资金3256万元,设立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20多年来,已在贫困地区建成45所“建行希望小学”。

国企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

几十年来,国企在发展中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给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正是凭借着千千万万个王进喜般铁人们的钢铁意志和赤诚之心,大庆石油人仅用三年就拿下大油田,让世界为之一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造就了大庆油田与生俱来的为国分忧、产业报国之初心和使命。此后,在每一个历史关键点,大庆油田都和国家命运心手相连、休戚与共。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一道,内化为一代又一代国企职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报国力量。

大庆油田的发展历程是所有国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改革脱困一路走来的一个缩影。“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一系列国企发展中体现的精气神儿,同样感动了一代人,团结了一代人,激励了一代人。这些精神在新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开启了国企发展的新阶段。

青藏铁路精神的根植,可谓一子落、满盘活。中国铁建十年发展路,跨过多少沟沟坎坎,经历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但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八个字前,一切都是那么风轻云淡。

在青藏铁路,中国铁建承担全部勘察设计任务,承建72%的路段,尤其是海拔4900米以上全部工程。青藏铁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06年,中国铁建稳步前行,以第485位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2015年,中国铁建晋升财富世界500强第79位。

十年间排名蹿升406位,是企业精神推动的质的飞跃。从普速铁路、高原铁路到高速铁路、磁悬浮……再到大型养路机械带动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大直径盾构引领行业之先、超高层建筑占有一席之地……从单纯的建筑承包商蜕变为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商……

正是数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和他们背后的所有传承者,让梦想照进现实,支撑中国铁建在一个个未知领域搏杀出一条血路。

在国外,有个专门描述中国的词语叫“The Speed Of China”,翻译为“中国速度”。本来是外国人用来形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现已慢慢演变为对中国人踏实肯干、甘于奉献的精神的一种赞美。

9小时能干点啥?对很多人来说,还不够好好睡一觉。2018年,中国用神奇的9小时惊呆了外国小伙伴。

2018年1月的一个傍晚,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1500多名中国工人开始了一场“战役”,福建龙岩火车站大改造,仅仅用9个小时,铁路人不眠不休,奇迹般完成了新老站房之间的线路转场大施工。

“没想到睡一觉的功夫,中国就完成了一段铁路的改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千里之外的英国读者看到发生在龙岩火车站的故事,一边称赞中国人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一边抱怨自己国家的工程效率太低。

“只要主义真,铁杵也能磨成针!”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

“只须骨头不散架,就要拼死修辽化!”

…………

国企传承的优秀文化创造了“中国速度”,也成为国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标志。

QQ图片20191027141308

港珠澳大桥(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港珠澳大桥开工前,外国团队曾索要上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还断言“中国人不行”。

面对老外“狮子大开口”,中国工程师们自主攻关成就了中国的港珠澳大桥,8年之后大桥全线贯通!

“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工程师林鸣抹了一下额头,感慨地说,“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中国人不能造的桥。”

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中,超过3000人的参建员工多是“80后”。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在年轻一代产业工人身上传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高标准、高强度、高要求工作状态。

“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一个个“超级工程”传递着大国工匠们的心声,传承着几十年积淀的优秀文化,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推动者、建设者。这些优秀文化与精神力量也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时至今日,如果有人问“中国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是最有力的回答,“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力量”给国有企业做了定位,无疑给国有企业挺直腰板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