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卓拉哨所:忠诚铸就钢铁防线

2019-05-13 17:42:4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自3月28日在西柏坡启动以来,本报记者奔赴全军各部队蹲点调研采访。他们上高原、到哨所、赴大漠、出远海,在演训一线用脚力丈量、用眼力观察、用脑力思索、用笔力书写,同时用全媒体手段让报道更生动呈现。记者们深深感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肩上就有多少责任,蹲点调研采访成为践行“四力”的生动课堂。

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记者蹲点调研稿件,敬请关注。

内地早已花红柳绿,这里却还大雪封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有个海拔4000多米的卓拉哨所。这是记者要蹲点的地方。

卓拉,藏语“山上之山,很高很高的地方”。卓拉哨所,被称为“挂在天上的哨所”。

卓拉哨所是一个英雄的哨所。为了解哨所事迹,记者来到海拔3000米的西藏亚东县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建于1952年,园内安葬着在亚东边防牺牲的150多名革命烈士。

“在英烈面前,我们是如此渺小。”肃立于烈士墓前,卓拉哨所老哨长、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站长罗布南加,深情讲述英雄事迹。

在距亚东县城不远的仁青岗村,记者见到当年给卓拉哨所背过弹药和伤员的75岁老阿妈扎西,聆听老人讲述哨所官兵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不禁潸然泪下……

怀着敬意,4月20日,记者驱车前往卓拉哨所所在的某边防连。这是一条漫漫风雪路——平均每年大雪封山七八个月,由于高寒缺氧等原因,车行艰险。

从山下团部到半山腰连队,一路落石和塌方不断。从连队到哨所的道路,只能徒步前往,途中积雪厚达1米多深。记者一路跋涉,10多公里的路,走了数小时。

“这一路还算顺利。”同行的边防连指导员陈龙说,4月初,通信连连长何旭带两名战士去卓拉哨所巡线,突遇暴风雪,迷了路。何旭曾任卓拉哨所哨长,凭着记忆在雪山上摸索了大半天。最终凭着微弱的手机信号,他与团值班员取得联系,这才幸运脱险。

夜宿卓拉哨所,由于剧烈的高原反应,年过半百的记者头痛得难以抑制,翻来覆去睡不着。邻铺的战士韩乃德见状,主动与记者交流起来。

他说,过去哨所各类物资全靠人背牛驮,用水靠凿冰化雪,罐头和干菜是餐桌上的主角。2013年盘山公路修通,2018年索道建成,让哨所基本物资补给有了保障,但还是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今年3月,哨所突遇暴风雪,蔬菜等物资运不上来。我和战友每周下山背菜。”韩乃德回忆,一次背菜上山途中,他突然腹痛,一直强忍疼痛坚持着。排长贡嘎次仁发现后,将韩乃德背囊里的菜取出一半,放进自己的背囊,继续前行。因为体力不支,韩乃德还是跟不上队伍,贡嘎次仁便喊来朋毛冷知、洛桑旺堆两名战士分担……在战友的帮助下,韩乃德一路走走停停,最终回到哨所。

走进哨所,韩乃德坐在火炉旁取暖。老兵苏枫得知他身体不适,与连队军医沟通后,给他端来热水、取药服用;战士李真豪熬了稀饭,端到他的床头……大家看着他服药睡下后,又帮他烘干湿透的迷彩服。

“哨所就是个大家庭。”韩乃德说,在哨所有一股力量可以帮助战胜疾病,让人坚守雪山而无悔——这就是“家”的温馨,是官兵亲如一家的温暖。

翌日,福建籍上等兵田美梓准备早餐,记者前来帮厨。田美梓提醒说:“哨所只有一个储水罐,大家洗漱、洗衣、做饭都用这些水,一定得省着用。”

哨所的水,那真是“贵如油”。过去,哨所吃水用水都是官兵从3公里外背回来。这两年,上级配发了抽水泵,大家可以从储水罐里抽水。冬天储水罐结冰,就需要凿冰取水……这些辛苦活,哨所干部总是抢着干。

今年初,贡嘎次仁上哨3个月,每次钻到位于地下的储水罐内砸冰取水,再将水桶递给上面的战友时,水都会顺着胳膊流到衣服里,那真是刺骨的冷。“自己衣服湿了可以烤,真没啥。可如果战士的衣服湿着,我心里还真不是滋味。”他说。

卓拉哨所处在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脉寒流的交汇处,雪多雨多雷多,常常是早上阳光明媚,下午电闪雷鸣。一打雷,班长杨东孺就督促着大家关电器、闭门窗……

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但哨所官兵却懂得苦中作乐。守哨的日子,每个人的心里都洒满阳光。

那年,藏族排长罗培上哨时,为了丰富哨所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他教大家说藏语、唱藏歌,还让家属利用两次上哨所探亲的时机,与年轻战士交流“如何学习文化课、处理各种矛盾”,聊未来的人生、将来的“她”。排长李舒经常给大家讲哨所的光荣传统和官兵守防故事,用老西藏精神激励大家卫国戍边、矢志强军。

在卓拉哨所坚守15年的老兵孙少周,探亲归队时专门从昆明老家捎来几盆绿植,给哨所带来春意。去年,他还让家属带着孩子到哨所探亲。有了军嫂军娃,哨所里充满欢声笑语,更有了“家”的暖意。

5月1日,团长李广华爬了4个多小时的雪山,来到卓拉哨所调研。他勉励官兵,卓拉哨所海拔高,建设标准一定要更高。

记者在卓拉哨所蹲点以来,切身感受到哨所官兵像钢钉一般牢牢地铆在边关、战斗在云端,用青春热血谱写出一曲曲英雄赞歌。

作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传人,卓拉哨所官兵,在祖国西南边防用忠诚铸就起钢铁防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