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历史不容忘记——日本“军票”背后的一段索赔历史

2019-04-15 17:19:51 信息来源:新华社发布者:isen点击量:

和仁廉夫(右)展示捐赠的“军票”(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新华社香港4月14日电(记者张雅诗 林宁)香港中文大学日前收到一批捐赠——二战时日本在香港发行的“军票”及对日索赔材料。捐赠者、日本独立记者兼历史学家和仁廉夫希望这有助年轻一代了解相关历史。

二战结束,日军发行、作为战时流通货币的“军票”作废,令不少港人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二战期间,日军在各个侵占地发行“军票”取代当地货币,借机大肆搜刮百姓财产,用以购买军事物资。当时港人也被强制将港币兑换成“军票”,虽然每一张军票上均印有可兑换为日元的字句,但港人在战争过后从未成功兑换。

为争取赔偿,曾有17名港人组成代表,为大约3000名港人向日方索赔,并经历了近十年的漫长诉讼。近日香港中文大学获赠的资料,就是有关这场“军票”诉讼的文件和证物。

今年63岁的和仁廉夫,于上世纪90年代与义务律师和学者等组成香港“军票”补偿促进会,协助上述17名港人代表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方赔偿港人被迫兑换“军票”而造成的损失。

和仁廉夫说,当时日本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不同国家的人,特别是中国人在战争中被日军侵害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的他认为需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于是促成了协助受害港人向日方索赔的这场官司。

索赔官司在1993年揭开序幕,长达八年的诉讼于2001年被日本最高法院驳回,法院判决港人“遭受战争损害,但不获赔偿”。

“虽然这场官司败诉,受害者得不到赔偿,但它让更多人了解二战时期港人因兑换‘军票’而遭受损失的事件。”和仁廉夫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尽管港人索赔失败,但在历史层面上他们却取得胜利。

“军票”诉讼案被驳回后,和仁廉夫整理该案件的相关资料。一沓沓厚厚的“军票”、十多盒口述历史录影带,还有判案书、诉状、案情摘要、媒体报道等,装满了整整7个箱子,记录了老一辈港人未雪的冤屈。

据和仁廉夫介绍,官司结束5年之后,日本法院已没有义务继续保存这些资料,但它们对香港人,尤其是“军票”受害者来说,就是珍贵的史料,因此他决定将它们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

和仁廉夫日前出席了在港中大校园举行的捐赠仪式。这一系列呈堂证物、文件等,将收藏于该校图书馆,为研究香港沦陷时期历史和社会状况,以及二战法律诉讼的学者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

港中大图书馆助理馆长李丽芳表示,他们预计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将资料整理好,届时除了让校内研究人员参考,也会放到网上供所有人士参阅,并考虑在未来举办面向公众的相关讲座和展览。

“我希望这些资料可以让香港人参考,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让年轻一代对香港被日军侵占的三年零八个月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仁廉夫认为,港中大设有日本研究学系,有很多人才可以充分了解日语材料,而香港的年轻人说不定可以从中得到新的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