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立功喜报:距离“喜”到家门有多远

2019-03-22 04:17:53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军功,不是你说立就能立

立功喜报,是指向立功军人家庭报喜的书面材料。

没有一张立功喜报是随随便便得来的,荣誉的背后是艰辛。与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几名立功受奖的官兵交谈,笔者有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

“军人用汗水和血水浇铸的荣誉,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是掂量不出其分量的。”该团参谋长周志刚,对官兵每一个来之不易的荣誉都会高看一眼、看重几分。

去年6月,“国际军事比赛-2018”“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项目备赛场上,中士吕玉生驾驶步战车在赛道上飞奔。为缩短越障时间,通过前方崖壁时,他没减速,驾车直接冲了上去。结果,他的下巴狠狠撞上驾驶室前沿,磕开了一道隐隐可见骨头的血口子。

吕玉生强忍疼痛,驾车继续突击。为不影响备赛进度,伤口缝合第3天,他就重返训练场。最终,吕玉生与本组队员一起,打破该项目比赛纪录,夺得单车赛冠军。吕玉生个人被大赛组委会评为“最佳驾驶员”,后来荣立个人一等功。

“受伤失利还要追逐冠军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官兵有一颗金子般的荣誉心……”该团政委樊江伟在一次宣讲中这样讲道。如何呵护官兵的荣誉心,是他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2017年8月,该团四级军士长高天龙和下士朱鹏,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军械能手”项目比赛,高天龙夺得榴弹炮修理冠军,朱鹏夺得轻武器修理和射击冠军,分别荣立个人一等功。

一等功奖章、证书和喜报发到该团后,团里第一时间召开表彰大会。随后,部队派出财务股股长陈奇、管理股股长王为,分赴高天龙和朱鹏的家乡,协调当地政府和人武部,举办隆重的仪式,将喜报热热闹闹送到他们家中。

在军地领导、学生和乡亲们的簇拥下,礼仪队在道路两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天龙身披绶带、胸戴红花、手捧鲜花,走进位于甘肃省民乐县新天镇高新村的家。

高天龙父亲接过喜报的那一刻,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妻子在一旁幸福得直掉泪,5岁的儿子喊着让爸爸将大红花戴到自己胸前。

以同样高调的方式收到喜报的还有朱鹏。他说,从没想到自己能与县里考上清华的“状元”一样风光。

从湖南省新邵县人武部政委李金民手中接过喜报和慰问金后,朱鹏76岁高龄的奶奶不停地向孙子竖大拇指。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十里八乡到家给朱鹏介绍对象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除了“立功喜报送回家”,该团还有更多暖心举措——

去年初,该团四级军士长程江家属刚随军,就在新建士官家属楼分到一套住房。这得益于该团《随军官兵荣誉积分办法》中的一个条款——荣誉积分高者,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住房。

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凌晨4点,气温降至-13℃,全团官兵站在营门两侧,静待功臣回营。原来,该团12名官兵参加了全军“先知·兵圣-2018”战术级人机对抗挑战赛,一举取得8个项目的大奖。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全团官兵专门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前不久,上级比武竞赛任务刚下达到该团,官兵们就争先恐后报名。练兵场上,为荣誉拼搏的身影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让夺得荣誉的官兵风光无限;明天,就会有更多人激情无限地夺得更大的荣誉。

喜报,到家不该“静悄悄”

其实,上士刘中春去县里人武部“领”喜报时,也问过人武部的同志,为啥没有敲锣打鼓送到家里。

他得到的答复是:“咱们县立三等功的同志比较多,我们人手不够,只好通知本人或家属来领取。”

“呵护官兵的荣誉心,我们部队尽全力做好,但官兵家乡的民政部门和人武部能不能做好?我们心里没有底。”该团政委樊江伟说:“按理说,作战部队不应该直接把官兵们的立功喜报送回家。只因这些年官兵们的喜报在回家路上遭遇了太多失望,不得已,我们才亲自去送。”

为此,笔者连线了几名在人武部工作的同志——

“主要原因就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要求必须怎样把官兵的喜报送到家,也没有明确的实施办法。总之,这是一项既不问责也不加分的工作。”某地人武部秦科长说,上级考核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征兵、训练、安全等重大工作,没有涉及到每年送了多少张立功喜报。送不送,怎么送,全凭“自觉”。

在一定程度上,这直接导致了各区(县)人武部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送喜报工作中。

在某军分区任职的杨参谋告诉笔者,送喜报时,人武部大多要邀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以显重视。但有的兵员大县一年能有几十名官兵荣立三等功。“地方领导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不是一等功、二等功这样的喜报,我们都不好意思去找领导协调。”

前往甘肃为官兵送喜报的管理股股长王为,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虽然与当地人武部接洽时,同志们非常热情,也十分积极地张罗送喜报的仪式,但是在邀请当地政府领导时,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王股长说:“当地领导原本表态,要亲自把立功官兵的喜报送到家。结果,因为有临时突击任务,那名领导一连3天都抽不开身。”

如果说兵员大县遇有这种尴尬有因可诉,那么中士小梁的遭遇却无处可查缘由。

小梁的家乡在东部某沿海城市。当地应征入伍的兵员并不多,在部队一直服役的更是寥寥无几。拿小梁的话说:“目前,整个镇还在部队服役的,就剩我这一棵独苗了。”

当初入伍时,当地人武部的同志又是请小梁全家吃饭,又是敲锣打鼓地把他送到高铁站,让全家备感光荣。可小梁一进部队营门,当地政府和人武部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入伍5年,小梁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家人不仅没盼到敲锣打鼓送喜报的热闹场面和荣光,喜报还不慎“走失”过一张。

“家里人差的不是慰问的钱和物,而是一颗心。”该团二级军士长方政刚说,每一名官兵入伍时,都揣着一个“干出样子、为家乡争光”的梦想。当这个梦想通过官兵们付出汗水甚至鲜血实现之后,家人却感受不到这份荣誉带来的荣光,他们的内心难免有些失落。

该团副政委王宏涛提出建议:能不能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明确哪种类型的荣誉,可以由部队上门送;哪种类型的荣誉,应该由人武部或地方民政部门联合送。这样,在厘清责任范围的同时,也规范了送喜报的程序和方法,避免出现“部队担心送不到”“不管送不送,人武部都不会被问责”和“啥类型的喜报都要等当地主要领导送”等现象。

这个“喜”到底该谁来报、如何报

去年9月,该团首次将两名一等功臣的立功喜报送回家后,引起较大反响,甚至引来中央电视台《军营大拜年》节目组为其做专题电视片。

春节前,全军许多单位也纷纷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送喜报回家”活动。有的单位甚至组建多支小分队,将三等功及以上荣誉的喜报全部送到官兵的家乡。

该团组织股股长闫浩在欣喜的同时,心中又感到些许不妥,“其实,作战部队一下派出这么多干部,还是比较牵扯精力的。”

那么,官兵们的立功喜报究竟该由谁来送?如何送?到底有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

为立功人员送喜报,历来是我军一项重要的荣誉激励制度。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王稼祥等就联名发出通知,明确要表扬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的英勇行为。

解放战争中,新四军一师二团提出了“把功劳记在功劳簿上”“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口号,还建立了“三证”,即个人有“功劳簿”,连队有“功劳簿”,家里发“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

1951年4月,志愿军政治部规定,凡立功与当选英雄模范的个人与单位,均按等级给予奖励,主要有:会议嘉奖,通令嘉奖,授予奖旗、奖状、奖章、奖证、纪念证,军旗前照相,给家庭寄喜报,编撰传记,登报表扬及向全国广播。这是全军首次将寄喜报工作写入军事法规之中。

2014年7月27日,经习主席批准,原解放军四总部制定了《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九条明确:人民武装部收到受奖通知书和喜报后,应当协调民政部门举行一定仪式向受奖个人家庭送喜报,并协调当地媒体做好事迹宣扬工作。这个规定为送喜报提供了法理依据。

“呵护官兵的荣誉心,部队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作为“立功喜报送回家”发起人,该团政委樊江伟这样认为。

樊江伟说:“从中央下发文件到省、市、县、乡镇,再到村委会、居委会,有6个环节。部队和地方政府、人武部、民政局,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政策落实打折扣。”在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官兵荣誉的同时,他也提出了军地各级“还需再多花点心思、动点脑子、使点劲儿”的建议。(李嘉斌 赵治国 特约通讯员 唐继光)

分享到: